《夢醒起來見太陽》(長篇詩歌)

(2017-10-23 15:08) 4781534

  

《夢醒起來見太陽》(長篇詩歌)  蔡驥鳴著

  書名:夢醒起來見太陽 

  作者:蔡驥鳴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

  ISBN:978-7-5594-0448-0  

  定價:28.80元

  作品簡介:

  《夢醒起來見太陽》,是江蘇省作家協會重大現實題材簽約項目。中國第一部思考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長篇詩歌。

  該書由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汪政題寫書名,《揚子江詩刊》執(zhí)行主編胡弦寫序,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并于近日在連云港舉行了新書首發(fā)式。

  詩人以詩歌方式展示當代世界性的環(huán)境保護問題,用犀利的筆觸、敏感的思維、新奇的意象,揭示了日益嚴峻的人類環(huán)境現實,體現了一個作家關注現實、關注社會的高度責任感和文化自覺。  

  作者簡介: 

 

  蔡驥鳴,文學碩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理事,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常務理事,連云港市作家協會主席。

  蔡驥鳴多年來主要從事詩歌和文藝評論寫作,在各類報刊發(fā)表文藝作品數百篇。作品曾被《青年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轉載。出版有詩文集《行云飛雪》四卷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合作翻譯詩集《心之回響》(中國文聯出版社2014年版);夢醒起來見太陽》(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7年版);主編和編寫連云港地方歷史文化十余種。

  

  目錄:

  詩歌分為序,尾聲和中間的十個部分

    

  第一部,錯亂的夢境

  故事之一,處女座家族

  第二部,難啟的帷幔

  故事之二,肺癌患者

  第三部,丟棄的世界

  故事之三,環(huán)衛(wèi)工

  第四部,異化的畸型

  故事之四,醫(yī)院

  第五部,癌化的皮膚

  故事之五,失地的農民

  第六部,怪誕的臉譜

  故事之六,塔吊工

  第七部,孤獨的和弦

  故事之七,捕鯨

  第八部,強暴的舌頭

  故事之八,大頭兒子

  第九部,消融的冰川

  故事之九,狩獵者

  第十部,失律的時鐘

  故事之十,沸騰的日子

  尾   聲
  

  序:

  

  歌詩合為事而作

  ——《夢醒起來見太陽》序

  胡   弦

  唐朝詩人白居易曾經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說明了文章或詩歌創(chuàng)作既要貼近時代,又要反映時代的重大現實問題。當代詩人從來不乏貼近生活,從來都是時代的體驗者、感悟者。但詩歌又是一種極其小眾、高雅、甚至小資的藝術。所以詩歌的寫作以及詩歌的流傳至古及今都是局限于一部分人,不會是大眾的。從朦朧詩發(fā)韌之今,詩壇之外的社會便流傳當代詩歌衰落、沒有詩歌或沒有好詩的論調。我是從來反對這個說法的。不僅僅是從詩人的數量、詩歌創(chuàng)作的數量,以及詩歌的總體質量和水平,都不遜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的。而且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中國當代詩歌的發(fā)展是與當今世界詩歌發(fā)展的總體步調是一致的。

  江蘇省這些年詩歌發(fā)展很旺盛,出現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詩人和優(yōu)秀詩作。他們關注現實冷暖,關照內心世界,用獨特的詩歌表現語言,表達了對這個時代的興觀群怨。詩歌創(chuàng)作既是歷史的記錄者,其本身也是社會生活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如今都進入到高速發(fā)展的階段?,F代的物化和科技的推動同時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態(tài)問題、社會問題和心理問題。這些都成為詩人心靈觸動的緣由。詩人蔡驥鳴選擇了當今世界最被關注的環(huán)境問題作為他審視的對象,無疑是一個好的選擇。所以,在他初步設想寫這部詩的時候,就被省作協列為重大現實題材創(chuàng)作項目,看來是情有可緣的。

  一年中的日子/就這樣,被半透明的物質掩埋/人們像驢子一樣,蒙住眼睛/聽著吆喝干活

  這是每個人都有的體驗。我們很難受,在霧霾中生活的日子誰都覺得不好受,但我們誰又沒有辦法去解決。

  渣土車把城市的心掏空/鮮活的肌肉被人造皮膚代替/凸凹不平、高低冥迷/冰冷堅硬得像死去的尸體/又像一簇簇癌變的腫瘤

  城市盲目的擴張,我們既感受到日新月異的發(fā)展,但同時現代的城市病又接踵而至,讓人無法想象今后會發(fā)展到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

  我們住在各種各樣的/化合價和分子結構中/在這個世界上/誰也無法逃脫被改造的結局

  而科技的發(fā)展呢,同樣也是一把雙刃劍。我們體驗著現代科技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隱藏著很多無法預測的隱患。比方那個為我們造福的“核能”。

  核的前途一片光明/沒有任何人能夠抵御她前行/我們未來只有與她結成伴侶/體驗著被虐待的歡愉

  總有一天,我們生活的這塊大地,會是這樣的情景:

  掬一捧水飲之的昨日/不再重現,人們把頭伸進狹窄的/塑料瓶中,汲取最后一滴/甘露。瓶口卡住脖子的同時/也截斷了人們的希望

  一個老女人/胸前掛著干干的布袋/臉上,樹皮縱橫/這就是我曾經水靈靈的母親

  每當想到這些的時候,難道你的心靈一點也不被觸動么。

  我們時常得意于精心布局/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為了一念之欲/瘋狂地討取萬物/誰也沒有停歇的意思/更沒有人率先止住腳步

  人類的欲望無休無止,貪得無厭,但自然界的萬物卻是有限的。我們也許會杞人憂天,我們生存的地球以及我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會因此走上一條竭澤之路。

  即將滅絕的動物們/始終想不出對策,即使/放開政策,也生不出二胎或更多/等待它們的,只有/坐在教科書中養(yǎng)生

  動物甚至比人面臨的現實環(huán)境還要殘酷。每天都有數不清的物種在滅絕,也許最后這個世界只剩下人這個孤家寡人了。

  實際上,平庸者一樣不能幸免/伐木者從來不認識僥幸/我是屠夫,不管你是怎樣/我只認識刀刃,刀刃只認識/可以宰割的事物

  這個世界上還有誰有什么理由可以僥幸呢。

  一些人喋喋不休地痛罵/斷子絕孫的勾當/像一塊塊大石頭扔進水里/沉重無比,卻/杳無音信。另一些人/喜滋滋地如法炮制/舌尖上的美味,讓喉嚨/聽從喑啞的指令

  我們在痛罵的同時,也不自不覺地成為了這個時代的同謀。也許我們的未來會是這樣的種情形。

  我們注定被稀釋/重歸大禹時代的洪荒/諾亞方舟在傳說中建立/又在現實中解體/沒有人能為自己找到一條上天的路

  生活的快節(jié)奏,高速發(fā)展帶來了狂熱,但誰能停下來思考呢。

  只有老子,靈魂睜大眼睛/在冷冷地盯著/這時候,要是來一場雪就好了/就像寶玉,繁華之后走向/那一場彌天的大雪

  這種深入事物本質的思考很多,詩歌帶來的語言張力很大。全詩共十個部分,夾敘夾議地反映了當代世界最突出的一些環(huán)境問題,包括空氣污染、水的污染、垃圾、能源、生物物種消失、城市化、溫室效應、土地沙化石化、食品安全等等問題,都在詩中有所展示,有所思考。

  從來詩無達詁,一千個讀者自有不同的分析研判,我不作藝術上的技術分析,我認為純屬多余。如果你喜歡,它就是好的。詩歌的寫作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每一種藝術的表現方式,都有它的獨到之處;每一種藝術形式,只要表達到極致,都能產生憾動人心的藝術力量。

  我們期待中國第一部探討環(huán)境問題的詩作,我也希望你能關注他,并且讀下去。

  

   簡評:  

喚醒人類的迷夢,迎接覺醒的陽光

——蔡驥鳴長詩新作《夢中醒來見太陽》簡評

張景蘭

  

  近日,由連云港市作家協會主席蔡驥鳴歷時三年創(chuàng)作而成、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長詩《夢中醒來見太陽》,以其深刻反思當下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主題和宏大而嚴密的體制結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普遍的肯定。說實話,作為一名長期從事中國現當文學研究的業(yè)界人事,我卻好久不讀詩了,更何況這么長的詩!然而,幾乎是一口氣讀完了這首長詩的電子稿的,整體的感受是震撼和過癮!宏大的構思,深刻的反省,對當下中國乃至人類的病癥作了全面而具體的呈現,讀之不能不動容深思。其結構形式的獨創(chuàng)性,意象紛呈而精警深沉的詩句,神思跨越而酣暢淋漓的節(jié)奏,等等,給讀者帶來強大的閱讀快感和審美享受,是真正的詩。以下將從三個方面稍作展開:

  一、題材的開拓性和主題的深刻性。

  我們知道,當代詩歌在1990年代以后,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冷遇,詩歌成為個人深層世界的自白與囈語,在這個越來越物化、節(jié)奏越來越快,精神同質化、荒漠化的社會中,詩歌幾乎成了遙遠而陌生的歷史名詞,也因許多詩人陷入語詞游戲與形式操練中,遠離現實也因此被現實冷淡。本世紀以來,隨著工業(yè)化、消費化帶來的生態(tài)破壞、資源枯竭,環(huán)境保護、關注人類生存環(huán)境和長遠利益的呼聲日益高漲,也出現了一些關注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詩作,但在詩歌當中用如此長的篇幅來反映當下面臨的極為嚴峻的生存環(huán)境和人類命運困境這一重大主題,還是十分罕見的,也是需要具有極大的創(chuàng)作勇氣和藝術魄力的。

  《夢中醒來見太陽》作為是中國第一部全面思考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長詩,它直面社會現實,關注重大問題,表現出鮮明的批判性和深沉的憂患意識,體現了作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人的欲望膨脹、瘋狂索取、科技對人類貪欲的助紂為虐等當下中國乃至人類的行徑進行了全面的描述和深刻的反思。

  面對當下現實生活中充滿毒素的飲食、空氣、土壤、河流,怪病叢生的醫(yī)院風景、失去節(jié)奏的氣候病癥,以及瀕臨滅絕的物種、日漸消融的冰川,等等,詩人用具象而又概括性的詩句,呈現出一個又一個環(huán)境病相,發(fā)出痛心疾首的呼喊,由對人類的無限攫取的反思上升對整個地球生命的憂患,引發(fā)讀者的神思和自?。?/span>這是中國病,也是人類病,人類真的應該好好反省,應該從無限膨脹的欲望泥潭中拔腳止步,至少放慢腳步,否則天地傾覆洪水滔滔絕不是癡人說夢,再也沒有諾亞方舟可渡,只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好干凈。

  詩歌不僅描繪了大量的環(huán)境病態(tài),還有許多深沉內省性的詩句,促使人們不僅關注日常生活的環(huán)境問題,還應當反思整個現代文明走向歧途的文化根源,那就是人類中心主義、發(fā)展至上、消費主義等等過去被我們奉為圭臬的思想觀念,將我們這些物質的囚徒、命運的瞎子、異化的生命從欲望迷失的大夢中驚醒,呼喚人類靈魂的潔凈與思想的陽光。

  二、 宏大而嚴密的構思,完整而獨特的結構。

  這部長詩不僅篇幅巨大,而且構思完整,形成了獨特的結構??傮w上,以“錯亂的夢”開始,最后是從惡夢中醒來。除序詩和尾聲外,主體部分共有10章,每一章有小引、主體與詩化的故事形式,三部分有總有分,有總體性議論、批判性抒情,又將每一種現象和問題通過具體的社會人群的口吻敘述傳達出來,如:

  父親在飯里吃出沙子

  在奶里喝出三聚氰氨

  在大米里吃出重金屬

  在鍛煉身體時吸入墨汁一樣的霧霾

  

  母親得了強迫癥

  蔬菜洗了一遍又一遍

  吃的時候還像懷孕一樣惡心

  原來炒菜時都聞著特別香

  后來才知道那是地溝油散發(fā)的誘惑

  ……

  

  打開窗子,外面是一層一層厚厚的布幔

  白天的劇情一直不肯開演

  垃圾尸橫遍野

  像極了被翻出來的內臟

  這樣的“故事”使詩歌內容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當下,而不再只是高蹈的議論與純粹的抒情。

  最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是這10個“故事”:處女座家族、肺癌患者、環(huán)衛(wèi)工人、醫(yī)院風景、失地農民、農民工、捕鯨、大頭兒子、北極熊、沸騰的日子,從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空氣、城市垃圾、癌癥患者等具體現象,到鄉(xiāng)村被拋棄、河流被污染、土地被毒化、工業(yè)排放、核威脅等大環(huán)境,以及生物的滅絕、冰山消融等人類整體環(huán)境,等等,將人類面臨的種種環(huán)境問題與命運困境幾乎都涉及到,全面而具體地再現了當下中國社會環(huán)境病態(tài)的方方面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10個故事中,詩歌以交通警察、環(huán)衛(wèi)工人、失去家園的農民、在高高的塔吊上作業(yè)的農民工、醫(yī)生、狩獵者等各種普通人群乃至下層勞動者的命運自白形式,道出了在這個瘋狂攫取、環(huán)境惡化的過程中普通人的苦難與無奈,真正體現了作者的社會關切和底層關懷,接續(xù)了中國現代詩歌的現實主義優(yōu)秀傳統(tǒng)。  

  三、豐富的想象、意象紛呈的語言和跳躍的節(jié)奏,帶來真正的詩味。

  在藝術表現上,全詩既貼近現實,又有超越性的想象,大量運用隱喻、反諷、象征等現代詩歌技巧,以打破感官界限的活潑而耐人尋味的意象化語言,具象而又概括性地展示出我們每一人身在其中的這個或許已經習以為常、或許早已無可奈何的世界,許多富有新穎獨到的想象力和語言張力的詩句令人耳目一新:

  如:“詞語越來越快/嘴唇在一連串的抽搐中/偏癱”,以放大生活細節(jié)的形式,凸顯了急速運轉的現代社會中快速而空洞的語言病態(tài),讓人想起“中國好聲音”的主持人華少的主持詞。

  又如:

  一年中的日子

  就這樣,被半透明的物質掩埋

  人們像驢子一樣,蒙住眼睛

  聽著吆喝干活

  ……

  一千萬個甲殼蟲在蠕動

  放屁的臭蟲打出千萬個噴嚏

  鋼筋水泥也四處開竅

  磁磚里面留下熏染的烏跡

  ……

  稻香的農村

  純樸得只有草根的農村

  土黃色泥土的農村

  面目全非

  像化妝后殘跡斑斑的臉

  更像一個妓女雜亂無章的床鋪

  這些具有象征主義色彩和《惡之花》風格的詩句,將現代人的盲目命運、汽車擁擠的城市、田園毀棄的鄉(xiāng)村等景象,以凸透鏡般的獨特眼光表現出來。

  又如:

  一個老女人

  胸前掛著干干的布袋

  臉上,樹皮縱橫

  這就是我曾經水靈靈的母親

  從“水靈靈的母親”到衰老枯竭的老女人意象的巨大對比,將人類對地球母親的榨取與傷害表達得淋漓盡致,觸目驚心,和“五四”時期郭沫若筆下的《地球,我的母親》中那個要做地球母親孝子的時代精神構成了巨大的反諷性對話。

  詩中還有很多富有警醒性和哲思性的詩句,將一個又一個社會問題高度概括而形象地提煉出來:

  幾千年來,我們被掩埋

  我們從垃圾堆里爬出來的

  目的就是要制造出新的垃圾

  然后把我們的后代埋進去

  ……

  每塊農田都成為毒素的發(fā)酵地

  每個作坊都在拼命地摸黑干活

  每一種要進入口中的食物

  帶著原罪,卻

  沒有人挑起擔子

  ……

  這個世界上,和我們一樣

  每個人都是狩獵者

  每個人都在向整個世界索取

  詩人在社會批判中還清醒地看到每一個個體的責任,既看到社會問題,也從自我反思開始,如同魯迅在《狂人日記》中表達的“我也是吃人者”,這樣的反思和批判是真誠的,徹底的。

  總的來說,這是中國第一部全面思考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長詩,這樣的重大主題和宏大構思,在詩歌領域還是第一次,相信一定會載入現代詩歌史中的。

  最后提一點建議:若能對“見太陽”部分再有些展開,則更加貼合題目所帶來的閱讀期待。有些地方將當下生活中的粗鄙話語直接用在詩中,個人觀感不是太好,盡管可以反諷、審丑,但還要進行藝術轉換,畢竟詩歌是語言的皇冠。

2017年8月28日

    作者簡介:張景蘭,女,淮海工學院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