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水風物》(散文集)

(2018-01-15 09:13) 4979469

《楚水風物》(劉仁前  著)  

  書      名:《楚水風物》

  作      者:劉仁前

  出 版 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

  I S B N:978-7-5594-1286-7

  定      價:39.00元

  作品評價:

最好的紀念是傳承
——讀劉仁前散文集《楚水風物》
鄭潤良

  汪曾祺在當代文壇是一個傳奇。他的作品上承現(xiàn)代京派文學、抒情文化小說的流脈,改變了新時期文壇的整體格局,對后來的尋根文學、先鋒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尤為獨特的是,汪曾祺作品能夠讓不同年代的讀者同樣喜歡,讓人讀不膩,他的各種作品集也因此長期持續(xù)處于暢銷的態(tài)勢。二零一七年是汪曾祺逝世二十周年,有各種紀念性的活動,也有許多紀念性的文章發(fā)表。在我看來,劉仁前的散文集《楚水風物》的再版是對汪老的最好的紀念方式之一。原因只有一個:最好的紀念是傳承。

  1980年,汪曾祺的《受戒》發(fā)表,一時風靡全國,引發(fā)無數(shù)文學青年的膜拜。他的《故鄉(xiāng)的食物》等散文作品同樣以淡然清新的風格贏得讀者的熱愛,這些“汪迷”中就有汪曾祺的鄉(xiāng)鄰劉仁前。在《遲到的懷念》中,劉仁前如此記述當年的經歷,“1985年蘇州‘江南雨’筆會上,我們來自全國各地的十幾個年青人,人手一冊汪老的《晚飯花集》,每天必讀那是自然的了。我和當中四五個更好一些的朋友,臨別時便在汪老的書上寫上了彼此的心愿和祝福?!锻盹埢烦闪宋覀兡菐臀膶W青年之間相互鼓勵的最好紀念。”“我們就這樣一路讀著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一邊追隨著自己的文學夢想。”這種追隨和學習無疑是有效的。因為審美趣味、鄉(xiāng)土氣息的接近,劉仁前很快把握住了汪曾祺作品的精髓,寫出了極為純正的“汪味”小說《故里人物三記》,發(fā)表于1987年第5期的《中國青年》。陳建功先生在點評中指出,“這位作者的另一點可貴之處是,他開始意識到,要寫出‘味兒’來了。比如作品中那遠距離的敘事態(tài)度,不是確實有了一種冷雋的觀照的‘味兒’嗎?”陳建功讀出了劉仁前作品中的汪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里面滲透著作者對一種敘事調子的追求。不過,這種敘事調子怎樣才能更加獨樹一幟,以區(qū)別于汪曾祺先生的某些小說呢?大概這也是作者正在思索的突破方向吧?”時年26歲的劉仁前就以其作品濃厚的“汪味”給評論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時隔二十年之后,劉仁前果然在汪味小說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寫出了長篇汪味小說《香河》。眾所周知,汪曾祺的小說極好,但主要以短篇為主,韻味雖足,容量畢竟有限?!断愫印啡笆降乜坍嬃松鲜兰o七八十年代里下河鄉(xiāng)村的生活圖景,被作家趙本夫譽為“一部里下河興化版的《邊城》。”更有論者指出,“看《香河》,不難發(fā)現(xiàn)沈從文、汪曾祺對劉仁前的啟發(fā)和影響,不同的是,《邊城》、《大淖記事》只有開篇逶迤而下了三兩節(jié)風土人情的描寫,而《香河》卻貫穿了全篇。……《香河》既出,我們可以看到,劉仁前把小中篇《邊城》、短篇《大淖記事》怎樣消化到了肚子里,又如何把這種小說的敘寫方式推到了極致,寫成了長達32萬字的長篇。” 《香河》之后更有《浮城》、《殘月》構成了完整的《香河》三部曲,《香河》三部曲是汪味小說的集大成者,是傳承,也是一種新的發(fā)展。


劉仁前

  在我看來,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劉仁前對汪曾祺作品風格、精髓的領悟和把握就已經到了一個相當成熟的程度,1992年出版的散文集《楚水風物》(書名為汪老親自題寫)就是明證。《楚水風物》中的文章與汪曾祺著名的散文《故鄉(xiāng)的食物》中所寫物產非常接近,用筆風格也極為相似。汪曾祺在語言上非常講究,講求語言的韻律、節(jié)奏,愛用短句。《楚水風物》中劉仁前對故鄉(xiāng)風物的描寫在語言上對汪氏風格的運用可謂出神入化。諸如“家鄉(xiāng)一帶,有河塘的所在,不是長菱蓬,便是長河藕,荒廢不掉。生長著河藕的塘,看上去,滿是綠。”這樣由短句綴成的段落俯拾皆是。他和汪曾祺一樣,喜歡在作品中呈現(xiàn)“風俗畫”,對故鄉(xiāng)風俗、食物、花鳥蟲魚了如指掌,對家鄉(xiāng)風物習性的把握到了爛熟于心的地步,因而涉筆成趣、天然如畫。更為難得的是,這些作品與汪曾祺的散文相比,不僅是形似,更有神似。汪曾祺對故鄉(xiāng)風物的描寫往往以回憶的視角而寫,帶有濃厚的對故土、親人、少年歲月的熱愛,著力在作品中營造“和諧”之境,抒發(fā)其“人間送小溫”的審美理想。故而這些作品雖然寫的是一時一地的風俗人情事物,卻又能超越具體的時空,給人恒久的審美享受,引發(fā)不同地域時空的讀者的共鳴。劉仁前對“楚水風物”的描寫也大都以其童年時代以及年輕時經歷的“大集體”時期的人情事物為背景而寫,對里下河過往風情的追溯中所展現(xiàn)的不僅僅是一時一地的鄉(xiāng)土風貌,同樣以醇厚優(yōu)美的人倫世界的書寫奪人心魄,令人懷想。

  文學重在創(chuàng)新,但也要注重傳承。劉仁前先生一直以傳揚汪老的文學精髓為己任,自從到泰州市文聯(lián)工作以后,和江蘇省作協(xié)、《文藝報》聯(lián)合打造以汪老為旗手的“里下河文學流派”,在文壇引起很大反響。而劉仁前自己也在不斷學習、消化汪老作品的過程中樹立了自己的文字風格,取得了豐碩的創(chuàng)作成就,先后獲得全國青年文學獎、汪曾祺文學獎、中國當代小說獎、中國散文年度獎等榮譽。這些成績的獲得也說明了像汪曾祺這樣的大師是值得學習的,也是需要后輩作家不斷對其文學精髓進行學習并加以發(fā)揚光大的,對大師的最好紀念是傳承。正如評論家王干所言,“劉仁前自拜汪氏為宗師,他最早的散文、后來的小說,都浸潤著汪曾祺的血脈,學汪者眾,得神韻者寡。劉仁前的《楚水風物》之后,又有劉春龍的《鄉(xiāng)村捕釣日記》,劉旭東的《吾鄉(xiāng)食物》等新的里下河風物類的小書問世,《楚水風物》再版,正是時候。”(鄭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