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我》(紀實文學)

(2021-04-28 10:01) 5953190

  一、基本信息

  作者:徐風

  出版方:譯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4

  ISBN9787544785983

  裝幀方式:精裝

  頁碼:334(附拉頁)

  定價:68

  

  二、編輯推薦

  1.錢秀玲,“中國的辛德勒”:凡救一人,即救全世界

  電影《辛德勒名單》里,身在波蘭的德國人辛德勒,在二戰(zhàn)時幫助1100多名猶太人逃過被屠殺的劫數(shù)。同樣在二戰(zhàn)中,有一位旅居比利時的中國女性錢秀玲,也曾有過類似的義舉:她屢次勇闖德國侵略軍總部,求助于有正義感的德國軍官法肯豪森,救下上百名比利時青年。錢秀玲因此在歐洲家喻戶曉,被尊稱為“比利時的母親”,她居住過的艾克興市市中心至今還有一條大道以“錢夫人”命名。

  2.“中國好書”徐風,歷時十六年追尋,前往比利時、中國臺灣、故鄉(xiāng)宜興三地采訪。“我寫這部作品,就是要以最大的勇氣來直面歷史真實,讓被歷史淹沒的故事細節(jié)重返人間,并且賦予文學的溫度。”

  錢秀玲早年為何從江南水鄉(xiāng)遠涉重洋求學?身逢亂世如何安身?獲得魯汶大學雙博士學位為何隱居村落行醫(yī)謀生?錢氏兄妹如何聯(lián)袂德國將軍營救人質(zhì)?當榮譽紛至沓來,她留給世間的遺言為什么是“忘記我”?作家徐風歷時十六年追尋探究這段塵封往事,曾遠赴比利時和臺灣地區(qū),遍訪當事人的后代、故舊和唯一存世的獲救人質(zhì),獲取大量未為人知的故事細節(jié),“當眾多被遮蔽的素材抖落塵埃,陸續(xù)來到我面前的時候,我覺得,時光深處的一位老人在幫助我。”

  3.留學比利時的江南女子錢秀玲、國民黨愛國將領錢卓倫、納粹軍官法肯豪森,三人遠隔重洋、身份迥異,他們的聯(lián)袂營救是正義、良知、慈悲碰撞開出的人性之花。

  在錢氏兄妹看來,救人是應盡之義,也是舉手之勞,不值得大書特書,但正是他們與德國軍官法肯豪森之間偶然的一次聯(lián)袂出手,成就了一樁讓世界驚嘆的英雄壯舉。“在寫作過程中,我更關注人性的光亮,無論戰(zhàn)爭多么殘酷,都無法扼殺人性,相反,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可以更清晰地觀照人性。人性是可以超越國界、種族、信仰的。無論是錢秀玲的拯救,還是法肯豪森的相助,都超越了國際邊界,是正義、良知、慈悲的相遇碰撞開出的美麗花朵。”

  4.凝眸一位傳奇女性背后的中國精神,“她的成長道路,她的美麗心靈,是人類精神的共同財富”;以人性的眼光審視戰(zhàn)爭,“忘記我”,歷史何堪忘卻,暮鼓晨鐘,猶在耳邊。

  戰(zhàn)后為“比利時頭號戰(zhàn)犯”法肯豪森當庭辯護,在比利時建設第一所中文學校……當人們無比敬仰地詢問當年的義舉,錢秀玲都抱歉地回答:不記得了,我忘了。她身上集中了東方女性的美德,仁愛謙遜、獨立堅韌,“她不愿意大家盯著過去拯救人質(zhì)的事跡,希望人們忘了她,但是那場戰(zhàn)爭留給人類的創(chuàng)傷,以及戰(zhàn)爭中美好的人性,那些相濡以沫的故事,是不應該被忘記的。”重述錢秀玲的故事,是對超越國界、信仰、種族、文化差異的人道主義和人性光亮的重新體認。

  5、著名設計師周偉偉操刀整體視覺,設計別具匠心,工藝精良,附插圖、精美拉頁。

  本書外封背景是二戰(zhàn)結束后,比利時國民紀念納粹集中營里受難同胞的場景;紅、黃、黑三色花提煉自比利時國旗三原色,形狀為比利時國花虞美人,表達對錢秀玲的懷緬、對歷史的紀念;內(nèi)封燙黑法文選自錢秀玲接受比利時“國家英雄”勛章時的發(fā)言,其中文翻譯隱匿在前勒口——“當我有幸在占領國政府首領面前為無辜的人質(zhì)求情時,我意識到我是在為那些被最可怕的獨裁者即將奪走的不幸生命而抗爭。”

  三、內(nèi)容簡介

  凡救一人,即救全世界。

  錢秀玲,一個出身江南望族的女子,在二戰(zhàn)期間于納粹槍口下挽救了110名比利時人質(zhì)的生命,被譽為“中國的辛德勒”,比利時國王授予她“國家英雄”勛章。

  她出身名門為何遠赴歐洲求學,魯汶大學雙博士畢業(yè)為何隱居村落行醫(yī)救人,錢氏兄妹如何聯(lián)袂德國將軍譜寫一樁讓世界驚嘆的英雄壯舉,當榮譽紛至沓來,她留給世間的遺言為什么是“忘記我”?

  著名作家徐風,歷時十六年追尋這段塵封往事,曾赴比利時、臺灣地區(qū),遍訪當事人后代、故舊和唯一存世的獲救人質(zhì),獨家獲取大量未為人知的故事細節(jié),搶救挖掘被時光湮沒的珍貴史料,以非虛構的筆法重返歷史現(xiàn)場,還原一個時代的波詭云譎和一位女性傳奇人生背后的中國精神。

  四、名家推薦

  這本書如果僅僅從文學的角度去討論它,我覺得太輕了。我寧愿把它看成是一本戰(zhàn)爭體裁的文學創(chuàng)作,這是一個不見硝煙的戰(zhàn)場。歷史哲學家斯賓格勒的一句話,“戰(zhàn)爭的精華,不在于勝利,而在于一種文化命運的展開”。錢秀玲是一名特殊的戰(zhàn)士,以她的非凡勇氣、膽識、情懷、善良和美德,與整個世界進行抗爭,完成了我們想象不到的偉大壯舉,這個壯舉的影響一直到現(xiàn)在,如鐘聲般持續(xù)不斷地響徹世界。

  ——評論家 汪政

  錢秀玲是比利時的國家英雄,她同時是中國的國家驕傲,也是人類的驕傲。與辛德勒、何鳳山不同的是,錢秀玲的營救是雙向的,她從德國納粹的槍口下救助百姓,等到戰(zhàn)爭結束又從盟軍的法庭上解救德國將軍,那一百個被她解救的人都不約而同地站在法庭上,在這一刻,人世間的情誼放射出奇異的光彩。傳記就是對生命的鑒賞,徐風的《忘記我》塑造的是一組以錢秀玲為中心的人物群像,生命形態(tài)非常豐富,具有非凡的生命價值。

  ——評論家 王彬彬

  錢秀玲由宜興而蘇州、上海、比利時的路線圖,也正是現(xiàn)代中國向世界敞開在她個人生命史的具體而微。錢秀玲是現(xiàn)代中國的新女性,她不是古典中國的貞女、義氣和烈女,而是從她們中間奮身而出,決定自己的命運和道路。20世紀之初,并不是每一個中國鄉(xiāng)村都能誕生這樣的新女性,這與宜興得風氣之先、很早就和西方世界接駁有很大關系。錢秀玲在二戰(zhàn)中對不幸者的拯救,既是偶然的機遇,更是作為一個走向世界的中國現(xiàn)代新女性的精神使然。

  ——評論家 何平

  五、作者簡介

  徐風,一級作家,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特聘作家,江南文化學者。已出版《布衣壺宗》《江南繁荒錄》等著述十七部,五百萬字。重要作品曾獲中國好書獎、《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中國傳記文學獎、冰心散文獎、徐遲報告文學獎、《鐘山》文學獎、《芳草》漢語文學女評委獎、《作家文摘》年度十佳非虛構好書、鳳凰年度好書?特別獎。曾四次獲得江蘇省紫金山文學獎、五次獲得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

  六、作者訪談

  問:錢秀玲,在歐洲被尊為圣母、“比利時的國家英雄”、“中國的辛德勒”,但在中國卻很少人知道。是怎樣的契機讓您關注到這個人物,并追蹤16年,為她寫一部傳記?

  答:我不想把這部作品定義為一部傳記,雖然寫了錢秀玲和她所處的時代,我更愿意把它說成是一部長篇非虛構作品。

  說到寫作的機緣,2002年以錢秀玲為原型的電視劇《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風靡全國,電視劇的原著作者張雅文老師到宜興來拜訪錢秀玲老家舊址,我當時任宜興電視臺副臺長,接待了她,并且通過她的介紹,關注到這樣一個人物。后來通過錢秀玲在宜興的親人,有幸跟遠在比利時的錢秀玲老人(時年90歲)通了一個越洋電話。記得在那次電話當中,我們談得很好,我說請她回宜興,來老家看看。她以一口不太標準的宜興話跟我說,“年紀大了,走不動了,我非常想念家鄉(xiāng),你們以后有機會到比利時來。”我當時隨口就說,“非常想來啊,到比利時要給您拍一部紀錄片。”她說,“好呀,我在布魯塞爾等你們。”事實上呢,我爽約了,后來因為種種因素沒有能夠去比利時,在她的有生之年跟她見面。這個爽約讓我深懷愧疚,我持續(xù)關注著錢秀玲這個名字,她2008年去世,國內(nèi)做了詳細的報道,沒有實現(xiàn)的那個愿望也就成了我的一個心結。

  問:國內(nèi)已有一些關于錢秀玲的文藝作品,如2002年出版的《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以及央視播出的同名電視劇。與之相比,《忘記我》如何另辟蹊徑?

  我寫這部作品,就是要以最大的勇氣來直面歷史真實,讓那些被歷史淹沒的故事細節(jié)重新回到人間,并且賦予文學的溫度。通過這本書,去探究錢秀玲成長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背景,去揭示這個文化背景對人一生的作用,在寫法上,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傳記的格式和陳舊的報告文學的模式,使之更適合當代讀者來閱讀。

  答:這本書的主人公是錢秀玲,但實際上還有兩個關鍵人物,國民黨高級軍官錢卓倫、德國駐比利時軍政總督法肯豪森,他們?nèi)皇窃谠鯓拥臋C緣巧合下聯(lián)手拯救人質(zhì),請簡要介紹一下?

  錢秀玲和錢卓倫是堂兄妹,從小親如手足,錢卓倫早年參加北伐,戰(zhàn)功卓著,他的言行對錢秀玲影響非常大。后來錢秀玲考上了比利時的魯汶大學,按理他們不會和德國將軍有任何關系,但是偏偏有這樣一位德國軍官——法肯豪森——在國共戰(zhàn)爭時期擔任蔣介石的高級軍事顧問,在這期間,他和國民黨愛國將領錢卓倫結為莫逆之交,后來二戰(zhàn)爆發(fā),他又成為德軍駐比利時的軍政總督。這時候的錢秀玲已經(jīng)在偶然的機會知道這位軍政總督就是堂兄經(jīng)常說起的朋友。錢秀玲的第一次營救發(fā)生在1940年5月,在邊遠小村埃爾伯蒙,參加抵抗活動的青年羅杰被捕,旋即被宣判絞刑,她立即想到德軍總督法肯豪森是她哥哥的朋友,她給錢卓倫發(fā)了一封電報,同時拿著哥哥給她的照片毅然踏上了拯救之路。這里還有一個情況,德國將軍法肯考森也是位反戰(zhàn)人士,他厭惡并且反對希特勒發(fā)起的戰(zhàn)爭,雖然是德軍高官,當他接到錢卓倫的電報,見到錢秀玲,了解事實真相之后,他頂住壓力,救下了羅杰……自此開始,錢秀玲在二戰(zhàn)期間前前后后營救了一百多位比利時國民的生命。戰(zhàn)后,法肯豪森以比利時頭號戰(zhàn)犯的身份被押回布魯塞爾,接受軍事法庭的審判,此時錢秀玲因為二戰(zhàn)中的義舉而成為比利時的英雄,她站上法庭為法肯豪森當庭辯護“如果說,這是我個人努力的結果,那么這個結果恰恰是法肯豪森將軍給的,是他冒著生命危險,做出極大的努力的結果。如果沒有他的努力和幫助,我將一事無成!”

  問:這本書醞釀的時間前后有16年,其間您前往比利時、中國臺灣、故鄉(xiāng)宜興三地采訪,整體的尋訪計劃是什么?

  答、其實,當時還真不敢說會寫成一本書,采訪是滾雪球式的。最初的愿望很樸素,就是想完成當年的夙愿,去比利時看看老人的故居,在墓前獻上一束花,補彌當年的遺憾。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采訪的不斷深入,就進入歷史的空間當中,當真正進入這樣一個時空軌道當中,很多東西就會被發(fā)現(xiàn),并沒有一個整體的事先的尋訪計劃。

  問:錢秀玲外孫杰羅姆,侄子錢憲和、錢憲行先生,侄孫錢為群、錢為強先生,103歲的幸存者莫瑞斯,二戰(zhàn)紀念館館長雷蒙、艾克興博物館原館長盧埃爾……這些關鍵人物的口述至關重要,您如何找到他們,并建立信任,打開采訪的突破口?

  答:錢秀玲是宜興人,她的侄女、侄孫等后輩都在宜興,她也有親戚在上海。對這本書而言,采訪的突破口是錢秀玲的長孫杰羅姆的出現(xiàn),他是錢秀玲最偏愛的一個孫輩,也是一個貫通東西方的關鍵人物。他生在比利時,從小錢秀玲教他中國文化,他四歲時就會用筷子吃中國菜,他對中國很有感情,是一個攝影家,無數(shù)次地到中國來。然后,通過他的引薦,我見到了書中一個重要的人物,雷蒙先生,他是艾克興小鎮(zhèn)二戰(zhàn)紀念館的館長,他的父親老雷蒙就是當年的游擊隊隊長,正是老雷蒙求助錢秀玲,并見證了她拯救人質(zhì)的過程。雷蒙先生又幫我找到了103歲的、錢秀玲當年拯救的唯一幸存人質(zhì)莫瑞斯先生……當然,也有遺憾,比如讓·杜特里約先生,他是艾克興市的老市長,當年他的父親也是錢秀玲拯救的人質(zhì)之一,他曾代表艾克興市到錢秀玲的家鄉(xiāng)宜興來,與宜興結為友好城市,但是他已經(jīng)去世了,他的太太也已經(jīng)去世。我想,追尋這個故事最大的支撐點,還是錢秀玲,她雖然去世多年,但她的人格魅力依然在那些熟悉她的人群當中,所以只要說是來寫錢秀玲,他們都會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我最大的感受。

  問:“……驚天秘密、以及一些絕版資料,事先都沒有任何預兆。但說來就來了,擋也擋不住。”在寥寥數(shù)筆的歷史紀錄和虛構附會的傳奇戲說之外,您怎樣發(fā)掘出第一手的資料?有哪些獨家的發(fā)現(xiàn)?

  答:比利時留下的有關錢秀玲的資料比較少。我到布魯塞爾的第一天,到一家很大的書店去,想買一本有關錢秀玲的書,店員在電腦上幫我搜索了很長時間,抱歉地說,比利時國內(nèi)還沒有一本專門書寫錢秀玲的書。幸虧,艾克興小城的博物館還保留著她的一些資料,主要是當時報道她的一些報紙,比如說1946年首次報道錢秀玲拯救人質(zhì)事件的報紙,博物館里一共有兩張,館長非??犊厮土艘粡埥o我。還有就是,103歲的莫瑞斯老人的講述當中也糾正了一些外界以訛傳訛的信息。此外,錢秀林的孫女塔吉婭娜拍攝的一部紀錄片《我奶奶是英雄嗎?》,這部紀錄片里有錢秀林大段的口述,也糾正了一些外界的謬誤。另外很重要的是,關于錢秀玲堂兄錢卓倫將軍的解密,我尋訪到了他遠在臺灣的孫子,以及臺灣友人提供給我的一些文字資料,去還原錢卓倫將軍的形象,這些資料都是之前沒有披露過的,可以說是首次面世。

  問:錢秀玲出身名門望族,在思想解放的年代遠赴異國求學獲得物理化學雙博士,名校畢業(yè)隱居村落行醫(yī)救人,在納粹的槍口下一次次救下無辜的人,戰(zhàn)后站上軍事法庭為納粹軍官出庭作證。當用足夠豐富的口述、史料還原她的人生軌跡后,您怎樣認識這位女性?

  答:在書寫當中,我對她的認識是逐漸豐富起來的。我覺得她的人格力量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支撐起來的,東方文化的浸潤養(yǎng)成了她正直、勇敢、勤奮、堅韌、善良、慈悲、開闊的胸襟和品格。她集中了東方女性身上所有的美德,也接受了西方的文化教育,因此她具有中西合璧、內(nèi)外皆修的風度。區(qū)別于過去文學畫廊當中那些忍辱負重或者剛強勇敢的女性形象,她既是溫柔的,又是剛烈的,既是嬌小的,又是偉岸的,既是開闊的,同時也是很小女人的。

  問:這是一位女性的傳奇人生,也是一段被湮滅的二戰(zhàn)記憶。如今我們打撈這個故事,也是重新審視二戰(zhàn)的歷史。留學比利時的江南女子錢秀玲、國民黨高級將領錢卓倫、納粹軍官法肯豪森,三個遠隔重洋、政治身份迥異的個體,一次無意間的聯(lián)袂出手,譜寫了一樁讓世界驚嘆的人道主義英雄壯舉。在他們“非典型”的歷史選擇中,是否有某些超越時間的可貴品質(zhì)?或者說,我們更能理解戰(zhàn)爭與歷史的復雜性?

  答:在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更關注的是人性的光亮,無論戰(zhàn)爭多么殘酷,都無法扼殺人性,相反,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可以更清晰地來觀照人性。人性是可以超越國界、種族、信仰的,正義和良知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無論是錢秀玲的拯救,還是法肯豪森的相助,都超越了種族信仰和國際邊界,是正義、良知、慈悲的相遇碰撞開出的美麗花朵。

  問:在追蹤尋訪中,您同時拍攝了一部紀錄片?;仡檶懽髋c拍攝的過程,有沒有讓您記憶猶新的經(jīng)歷,和未能如愿的遺憾?

  答:在這16年間,我不是拍攝了一部記錄,而是拍了兩部。一開始的時候沒有能去成比利時,但我還是拍了一部紀錄片《追尋》,根據(jù)錢秀玲的一些資料,以及張雅文老師給我的她去比利時隨手拍下的錢秀玲的生活鏡頭,比如在街道上漫步,在超市里購物,在家里讀書。后來張雅文老師回北京,我又去北京采訪了她,她幫忙介紹了原中國駐比利時的文化參贊,講述了有關錢秀玲的故事。在寫作和拍攝過程當中,記憶猶新的經(jīng)歷有很多,我倒更愿意說一說未能如愿的遺憾。我在比利時待了十幾天,一直等待著一個人物出現(xiàn),就是錢秀玲的大兒子悌米吉,他是一位醫(yī)生,2018年時已經(jīng)82歲了,我非常想采訪他,但是他以種種理由婉謝了我的采訪,沒有能夠見面,其中有很多因素,我想根本的一個原因,是他對中國的誤解和某些溝通上的隔閡。還有就是有一些資料,由于時間的原因,或者說因為機緣,還不能公開,這也讓我比較遺憾。

  問:《忘記我》,但歷史何堪忘卻? 暮鼓晨鐘,猶在耳邊。重述錢秀玲的故事,您認為有怎樣的現(xiàn)實意義?

  答:這本書的書名,改了幾次,最后定為《忘記我》,這是我多次對錢秀玲的人生軌跡和精神脈絡進行梳理之后確定的。作為個人,錢秀玲的心胸非常博大,她不愿意大家盯著她過去拯救人質(zhì)的那些事情,她希望大家忘了她,但是那場戰(zhàn)爭留給人類的創(chuàng)傷,以及戰(zhàn)爭中那些美好的人性,那些相濡以沫的故事,是不應該被忘記的,就是你們可以忘記我,應該忘記我,但是不要忘記那些歷史。重述錢秀玲的故事,我覺得是對超越國界、信仰、種族、文化差異的人道主義和人性光亮的重新體認。把錢秀玲的拯救故事歸為國際人道主義,當然是可以的,也可以把它納入愛國主義,但未免也狹窄了一些。她的成長道路,她的美麗心靈和開闊心胸,應該是人類精神的財富之一。

  七、目錄

  楔子.時間深處的一個越洋電話

  一.杰羅姆想聽聽奶奶老家的故事

  二.一座古橋的宿命

  三.錢家祠堂的烏托邦

  四.黃浦江,唯君懂我心事

  五.失憶的莫瑞斯,幸好還有巴斯塔護士

  六.魯汶大學:錢秀玲在一間教室里等我

  七.快,叫輛馬車

  八.夢里關山

  九.留他一條命,便是天大造化

  十.亂云飛渡,何堪從容

  十一.上帝派來的使者

  十二.人質(zhì)大街:莫瑞斯把回憶的接力棒交給了雷蒙

  十三.那條路

  十四.天堂的門是窄的

  十五.人生就是,不該來的來了,不該走的走了

  十六.尋找掛過張大千山水畫的那面墻

  十七.海水豈可斗量

  十八.塵歸塵,土歸土

  十九.無法補償?shù)奶澢?/p>

  二十.我奶奶是英雄嗎

  尾聲.杰羅姆踏上了奶奶的土地

  后記.忘記,何曾容易

  八、內(nèi)文試讀

  楔子

  時間深處的一個越洋電話

  二〇〇二年深秋。北京時間下午四點,布魯塞爾時間上午十點。

  電話鈴如期響起,話筒里傳來一個蒼老而溫潤的聲音,是一口不走樣的江南宜興話: 

  “您好!我是錢秀玲。”

  “錢奶奶您好,我是家鄉(xiāng)電視臺的某某,前些天托您的親屬與您聯(lián)系,想請您通過電話,對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說幾句話。”

  “父老鄉(xiāng)親……”

  “是的,錢奶奶,您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大家就是想念您,想聽聽您的聲音。”

  “呵,我一生漂泊在外,最怕聽到的,就是父老鄉(xiāng)親這幾個字。我……還是不說了吧。”

  “那,您還有什么話,帶給大家嗎?”

  “想念家鄉(xiāng)。想回來。但我年紀大了,走不動了,回不來了。祝大家一切都好。”

  “好的,錢奶奶,保重!我們會有機會,去比利時看您。”

  “好啊,你們真的能來嗎?”

  “能,一定能!”

  “好的,我在布魯塞爾等你們。”

  接著是老人一陣爽朗的笑聲。

  但是,我們爽約了,種種原因,去不了,直到老人去世。

  一個未了的心愿,延宕了十六年。

  一

  杰羅姆想聽聽奶奶老家的故事

  一個故事的被打開,會有多種方式。我喜歡這樣的說法: 如果機會巧合,就會有你所希望的事情呈現(xiàn)。

  但事實上,起先我真的不敢抱有奢求。我是說,前年初秋那個與杰羅姆見面的日子。因為之前我收到過很多善意的提醒: 若是祈求你指望的那些人施以援手,或許在冥冥之中才有可能。

  鴻溝,是這句話里包含的關鍵詞。有句老話說,河兩岸的人,心事是不一樣的?;蛟S,只有老天知道,它們是怎樣形成的。

  然而,杰羅姆帶來了一把鑰匙。雖然一開始他并沒有把它交給我,但至少讓我向前跨了一步。讓我看見了我想打開的第一道門。

  想來,人與人之間的緣分都有命定。假若不是黃河之濱的一座古城,在一個恰當?shù)臅r候邀請杰羅姆以國際知名攝影家的身份前往拍攝景物,那么,我和杰羅姆的見面就會被推遲得遙遙無期。深藏于心的一個念頭也無從破土發(fā)芽。而杰羅姆是一個行事獨立的人。每次他來上海,從來不會用微信短信這樣一些約定俗成的方式與親戚知會。事實上他根本不用手機。偶爾發(fā)個郵件,也與刷存在感無關。比如,“我來了,有空就見見”,至于收件人是否能虔誠地守在電腦前接收他天馬行空般的招呼,他不太在乎。這樣的人,心智應該比較強悍,他總是隨緣。他或許相信,機緣是一只魔手,只要它愿意,就會把原先互不相關的兩個人從茫茫人海中拽出來,讓他們坐到一起并成為讓一件事情峰回路轉的樞紐。

  杰羅姆是誰?他是錢秀玲的長孫。錢秀玲是誰?上百度吧,那里會有一千條以上的記載與闡釋。

  卻說那日的相見,定在鬧市南京路附近的海倫賓館。杰羅姆夫婦如約而至。我原來想,作為錢秀玲的長孫,他應該有一半以上的中國血統(tǒng),但坐在我面前的,分明就是一個完全歐洲人模樣的中年人。你似乎很難從他的臉上看到一條清晰的來路,那倒不是逶迤的千山萬水,而是血濃于水的基因鏈接。由此,我想象,路的首端應該團坐著一個名叫錢秀玲的銀發(fā)老人,杰羅姆的奶奶。一個世紀前她是一位明眸皓齒的豆蔻少女,某天清晨她從家鄉(xiāng)江蘇宜興一個名叫王婆橋畔的錢墅村出發(fā),在人山人海的上海碼頭擠上去往歐洲的“獅身人面號”郵輪。她原本的故事平淡無奇,即便是二十二歲就獲得化學、物理雙博士學位,也未必會驚動她生活圈以外的世界。差不多七十年后,她的老家人突然獲得一個仿佛從天而降的消息,說她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居然在萬里之外的比利時拯救了一百多個人質(zhì),從而成為那個遙遠國度的“國家英雄”。

  這個光環(huán)有點大,老家人在它面前一時睜不開眼睛。他們寧愿叫她“細伯伯”(江南人習慣把姑母與伯父混稱),他們一直以為,多年失去音訊的細伯伯,早就是像居里夫人那樣的科學家了。因為,年輕的時候,她一直是這么說的。

  但是,杰羅姆在談到奶奶的身份的時候說,或許連奶奶自己也不會想到,通常不按人們意志出牌的俗世生活,在一個需要神助的時刻,給她布置了一些障礙,硬生生地把她從通往居里夫人工作室的科學家道路上拽了回來,精通化學、物理的女博士,最終成為前后三個中餐館的老板娘。

  杰羅姆無數(shù)次到過中國??赡芤驗樗侵袊棠套钕矚g的長孫。他的第一架萊卡相機是奶奶送的,她希望他去中國拍攝那里的風土人情。有時她會在孫子拍回的照片面前朗聲大笑,有時卻一頭躲到廚房里以淚洗面。爺爺格里高利.·.佩令吉是個醫(yī)生,他不怎么管事,奶奶說他是個“甩手掌柜”,但爺爺?shù)亩砹_斯兼希臘血統(tǒng)基因非常強大。一種無所不包的東西,是以無法改變的生活習慣和食物飲品乃至語言表達、衣著打扮來體現(xiàn)的。沒有人把這說成是文化。無論在餐桌還是客廳乃至廚房,奶奶的中國元素地盤非常之小。沒有人愛吃奶奶的中國春卷和小餛飩,華夫餅和曲奇,漢堡和烤魚排、牛排才是當?shù)厝耸澄镦溨械淖類邸D棠痰囊豢谥袊捯矝]有語言環(huán)境。她法語和荷蘭語講得很好,但她夢境里卻講一口中國話,而且?guī)е軡獾泥l(xiāng)音。在這個家里奶奶一言九鼎。她管教小孩的方法肯定是中國式的。如果只能用兩個字來表達,那就是嚴厲。杰羅姆小時候經(jīng)常聽奶奶講中國故事,關于女媧補天、嫦娥奔月,關于掩耳盜鈴、刻舟求劍,還有坐井觀天、東山再起,等等。奶奶的講述仿佛帶著翅膀,杰羅姆童年的心老是被拽著飛上藍天,越過重洋,來到奶奶成語故事的語境。說杰羅姆從小就被中國化了,也許有點嚴重。但是,當他第一次到中國上海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買一份上海地圖,奶奶告訴他,這是奶奶少女時代就讀的城市,她非常喜歡它迷人的氣質(zhì)。她希望杰羅姆徒步走完它的每一條街道,而不是坐車。杰羅姆每走完一條街道,就把它涂成紅色。然后,三個月過去,他帶著一份皺皺巴巴全部被涂成紅色的地圖和一千張以上的照片,回到了奶奶的身邊。

  “可惜,你沒有去我出生的那個家鄉(xiāng),我的太湖邊的小村子。”奶奶的贊許里顯然留有毫不掩飾的遺憾。“不過,暫時不去也好,也許見到那些照片的場景,我會睡不著覺。”

  奶奶當年的這些話,像脆薄的底片,一直定格在杰羅姆的心底。有一天他突然想到,奶奶的家鄉(xiāng),特別是她出生的那個太湖邊的小村子,也是奶奶的一部分。他對奶奶的認知里,有相當一部分是被歷史屏蔽的,特別是她的童年和少女時代?,F(xiàn)在他又一次來到中國了,有關奶奶老家的故事,他非常想聽。于是,在我們的講述里,他專注的神態(tài)仿佛向我們表明,他聽到了奶奶的小村子旁邊太湖的波濤聲。他確認一個巨大的聲波正在從容打開各個不同的聲部,他甚至聽到了岸邊孩童玩耍的嬉笑,他不能否認那里面有奶奶童年時代的聲音在。

  于是,老家這兩個字,就變成了那晚餐桌上的一道菜。不。不是一道菜,而是重新擺上的另一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