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十年還要寫下去—— 專訪海門籍老作家姚忠瑞

(2018-04-27 10:51) 5314888

 

  人物小傳

  姚忠瑞,筆名鐘銳,別名李迅,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1942年生,江蘇海門人,中共黨員。1965年揚州師范學院中文系畢業(yè)分配到三星初中任教,1971年到海門縣文化館工作,1975年調《雨花》雜志當文學編輯,1998年任江蘇省作協(xié)辦公室副主任兼黨組秘書。2004年退休。

  著有兒童小說集《雨花村的孩子》,短篇小說集《水鄉(xiāng)山歌》,中篇小說集《未開墾的處女地》,編輯理論專著《文學創(chuàng)作書簡—— 一個編輯答一百個作者問》,文化理論專著《跨世紀的論戰(zhàn)——評當代中外十種文化論》,馬列理論專著《第八大發(fā)現——縱論馬克思主義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章回體長篇評傳《三十年目睹文壇之怪現狀》,迄今已經發(fā)表各種樣式文學作品和理論文章300多萬字。

 

  欣聞海門籍老作家姚忠瑞老師清明節(jié)回鄉(xiāng)掃墓,并參加三星初中“老三屆”50年后師生聯誼會,記者撥通了姚老師的電話。電話那頭,姚老師正忙,但沒有一點架子和派頭,開口就是“家鄉(xiāng)報紙對我很好,曾為我開設專欄,發(fā)了幾十篇鄉(xiāng)情系列散文”。他樂意接受采訪并為人著想,省去記者來回追蹤的時間,把地點放到他暫住的市區(qū)外甥家。

  姚老師是個“三星通”。他大學畢業(yè)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一站就是三星初中。調到南京當文學編輯后,曾多次來疊石橋,為三星鎮(zhèn)及他的企業(yè)家學生寫過報告文學。但當記者問及姚老師對如今海門工業(yè)園區(qū)的發(fā)展有何高見時,他謙虛地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走遍全省各地,比較起來,這里發(fā)展得很快、很好。聽學生們說到轉型升級,我深感家鄉(xiāng)正在發(fā)生巨變!”

  在海門,從業(yè)余作者“轉型”為專業(yè)作家,且大有成就的不多,姚老師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對其2004年退休前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理論研究,業(yè)內早有評論,而其退休后在想什么?做什么?這是最讓人感興趣的問題。我把它列為這次采訪的重點。

 

退休第一個十年

作家與學者相融

 

  被單位留用兩年后,姚老師于2004年正式退休,步入老作家的行列。

  作家本是一個自由職業(yè)。據我所知,在全國,真正堅持創(chuàng)作到生命最后一息的大作家十分罕見。不少作家退休后或江郎才盡,或不再耗神費力而封筆。而中學時代就發(fā)表作品的姚老師癡迷文學,走上工作崗位后,無論從教,還是從文,一直堅持業(yè)余創(chuàng)作,先后發(fā)表大量文學作品和文藝評論,出版過3本小說集、1本編輯理論專著、1本文化理論專著。據此,他早些年就加入了中國作協(xié),圓了自小就孜孜以求的作家夢。

  值得一提的是,姚老師調入《雨花》雜志后,連續(xù)23年如一日,熱愛工作,忠于職守,作為資深文學編輯,他以“甘作柴棒傳火種,樂為他人做嫁衣”的精神,扶持了一大批江蘇文學新人,把他一生中最光輝燦爛的青春年華都默默地獻給了祖國的文學事業(yè)。榮獲2016年度“國際安徒生獎”、從江蘇鹽城走出去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就曾參加過姚老師在鹽城主持舉辦的省內第一個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學習班,領受過他的教誨。

        姚老師退休后,老有所為,老而彌堅,抖擻精神,筆耕不輟。他專攻作家評論、文藝批評和文化論爭,并于2008年在作家出版社結集出版了33萬字的章回體長篇評傳《三十年目睹文壇之怪現狀》。該書言他人所不敢言,評他人所不敢評,內外聚焦,透視文壇十大怪才;上下求索,探討文壇十大怪事;左右開弓,批駁文壇十大怪論。

  姚老師還利用退休后大量時間,積極響應王蒙先生關于“作家學者化,學者作家化”的倡導,刻苦攻讀馬列,深入鉆研理論,繼1995年在《文匯報》“理論學術”版“專家學者論壇”發(fā)表的理論處女作《論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2001年在《社會科學論壇》發(fā)表的專論《“第三次飛躍”論綱》之后,2006年又在《唯實》雜志刊登《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一文。2007年由中國文史出版社推出了28萬字的《第八大發(fā)現——縱論馬克思主義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得到專家充分肯定。專家認為“該書是國內外第一部探討馬克思主義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的理論專著”,“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理論價值”。它打破了相關領域的話語霸權,填補了同類題材的研究空白。 2009年,姚老師在人民網刊登的紀念建國60周年獲獎征文《“中國模式”和“中國道路”芻議》,以及2010年《炎黃世界》雜志發(fā)表的《民主發(fā)展觀應與科學發(fā)展觀相提并論》等兩篇專論,曾引起學界震撼和熱議。

  采訪時,姚老師既高興又謙遜地說:“憑著上述拙著,繼退休前初圓作家夢,退休后又圓學者夢。”

  2012年七十壽辰到來之際,姚老師作自壽詩一首:“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百廿未作奇;敢借馬良一支筆,大展龍圖千秋業(yè)。”退休第二個十年,姚老師想借馬良那支神筆書寫什么呢?

 

退休第二個十年

潛心打造四部精品

 

  2016年9月18日,姚老師寫信給習近平總書記,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言獻策。不到兩個月,習總書記讓國家信訪局發(fā)來手機短信,告知已將信件轉交中央宣傳部閱處,并稱“感謝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關心和建言!”這對姚老師真是莫大的鼓勵。

  2017年,正值黨的十九大召開期間,姚老師的三位大學同學八十華誕,他們相聚一堂,75歲的他公布了未來5年的計劃,就是潛心打造四部精品,傾情迎接八十壽辰。他說:“未來五年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一百周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百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這三個重大時代節(jié)點正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百年一遇的天賜良機。”他要以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擁抱新時代,思考新問題,書寫新作品。爭取用三部“百年”系列精品,為發(fā)展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fā)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添磚加瓦,竭盡微薄之力。據悉,第一部已經成稿,其余兩部正在構寫中。

  與此同時,姚老師這位學者型作家仍不忘形象思維,不忘小說創(chuàng)作,24萬字的長篇小說處女作《大運河之夢》已經打磨多年,終稿殺青,有望年內付梓。該書以大運河興衰為背景,記述了里下河地區(qū)牛家父子兩代水利人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如果說從父親牛水生“夢碎大運河”到兒子牛繼羽“夢圓大運河”的曲折歷程是兩代水利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一個生動寫照的話,那么,大運河從遭人為阻斷到被成功打通的英雄壯舉恰恰就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所譜寫的一支昂揚壯歌。我們期待著姚老師這部別出心裁,貫通古今,二十年磨一劍的新作品能盡早問世并威震文壇!

 

退休第三個十年

保持良好精神狀態(tài)

 

  姚老師有他十分獨特的養(yǎng)生理念和技法,誰都知道作家不是一個輕松的活兒,退休后又努力成為學者,同時兼做“學者型作家,作家型學者”,姚老師一直在與時間賽跑。

  他介紹,2002年健康體檢時查出嚴重糖尿病,經過這些年來的康復治療,病情大有好轉,如今指標完全正常,并開始減藥,想打破糖尿病人終身服藥的困境。問起有何秘方,他說“管住嘴,邁開腿,藥用對”。他強調,不能單單為養(yǎng)生而養(yǎng)生,還要有使命感,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或許更重要。

  聽姚老師說,退休后,他到鼓樓廣場與農民工一起放歌,每晚堅持到玄武湖公園快走。他曾學過薩克斯、葫蘆絲,也玩過口琴、電子琴。他把家里取名 “蒼生園”的小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條,花石盆景,四季常青。他還養(yǎng)著貓咪“白雪公主”母女倆,真的把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姚老師非常關心家鄉(xiāng)報紙的發(fā)展,當獲悉《海門日報》躋身全國縣市報第一方陣,屢屢獲獎時,他十分高興地提筆贈言:“祝新時代的海門日報越辦越好!”我們也祝愿正在擁抱新時代,思考新問題、書寫新作品的姚老師,在退休后的第二、第三個十年健康長壽,為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更大貢獻?。▉碓矗?/span>《海門日報》;記者: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