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定,與生命的緣

作者:王 霞 (2020-05-09 17:37) 5873104
       當《約定》再版,我又一次拿起這本書。手中的這一本,是作者丁捷老師贈與我的2014年發(fā)行的第一版。
       猶記得,這本書曾隨我翻越了南太行。那趟旅程中的閑暇時光,被這本書中的人與事與景,作者的感悟,以及我自己的思考與想象,勾連成一幅奇異的圖畫,沉入我的腦海,揮之不去。
       丁捷在年富力強的時期,離開安逸的國企領導崗位,響應組織號召,到新疆伊犁的哈薩克民族自治州援疆任職。整整三年時間,他把自己的精力、熱情,還有他的愛,完全投入到這片廣袤的土地,奉獻給這里那些真誠的人們。他讓自己的才情和思考和這片土地上的生活結合起來,尋找到了生命中另一個層次的認知,從而成就了自己。
       文章從作者的母校——南京師范大學隨園老校區(qū)的中大樓落筆。從一場關于大詩人李白故里的爭論,把目光投注到遙遠的巴爾克什湖流域。偉大的文學先人的背影或者足跡,都是命運在作者心中埋下的伏筆——引領他投入邊疆的懷抱。于是,那后來的西行訪問,那無數(shù)次的文學閱讀,那“被人生不斷地迎合著,證實著,實施著”,“締結”得越來越緊密的緣分。
       這本書,承載的是作者一千多個日日夜夜,浸濡其中的厚重,是一種扦插般的重生。
       援疆三年,邊疆生活的感與思凝成八章二十篇或長或短的文章,不僅僅是對三年援疆生活的實錄。三年的所見所聞及所感,都在作者的筆下綻放出別樣的光彩。
       丁捷擅長描寫自己的思考與感受,非常有帶入的力量。讀這本書,就像在同作者進行一場心靈對話。不知不覺中,作者仿佛就坐在你的面前,在向你講述那些令他刻骨銘心的人與事,你甚至可以聞得到令他們一醉九醒的酒香,或者他面前那杯茶的芬芳。
       “一醉九醒”是從題目就吸引我的一篇。也曾走過邊疆,在我的認識中,凡是邊陲之地,總是好客好酒,無論民族。也曾和邊地的朋友們共同舉杯,看他們豪爽地一飲而盡。作者的“一醉九醒”中寫了自己在伊犁無數(shù)次醉酒中的四次。給我印象極深的不是醉酒,而是酒中的人——蘇州籍的老常委,18歲就到了新疆,一干就是大半輩子。他說“入鄉(xiāng)隨俗,跟少數(shù)民族人民一道生活,大碗喝酒,大聲唱歌,大步走路,大力工作,會成為一種習慣,最后,酒氣力氣豪氣,會成為你的血性!有了這種血性的人,一輩子會跟邊疆連經(jīng)鎖脈,膠合一體。”而自治州記協(xié)主席,有一個能說會寫的安徽小書生變成一個豪放的黑臉大漢,在工作中,意外車禍差點變成殘廢,股骨里打了幾個鋼條才站起來。酒醉的他說“敬酒和喝醉都是有很多理由的。比如自己,喝醉了不光可以盡情抒發(fā)自己在邊疆的似水流年,而且可以麻醉體內(nèi)骨傷的疼痛。”這是援疆干部的寫真。他們是把自己的生命與邊疆的人民生活融合在一體了,酒不僅讓他們?nèi)谌脒吔嗣竦纳睿渤蔀榧姆潘监l(xiāng)抒發(fā)豪情的載體。正如丁捷說,每個援疆人,都有一大把醉酒的故事。這些故事的背后,都是對人生得到了感悟,生命有了全新的兌現(xiàn),事業(yè)在別一種高度上攀登。
書中第六章“哈薩克肖像”讓我停下翻動書頁的手,陷入沉思:人的生命該呈現(xiàn)一種怎樣的狀態(tài)?
        不同于那些描寫新疆風物的文章,丁捷的筆始終沒有離開人。不僅僅是這一章,在整本書里都是。致力于雙語教學的年輕教師熱斯古麗、酷愛繪畫的帕爾哈提、愛上漢族小伙子的姑娘麥麗娜、在車禍中去世的醫(yī)科大畢業(yè)生李英……那些樸實的、熱情爽朗的、才華橫溢的的人們,一個個笑意燦爛地走到你的面前。
       “那些瑣碎,那些歡笑與眼淚”是這本書中最后一章,也是最長的一章,更是特別生動的一章。這是丁捷在新疆工作的日記。從落地伊犁的第一天,到從烏魯木齊飛回南京,腳步停在深夜21點家的樓道中。三年的時光,那些走過的路,做過的事,遇到的人,組合成作者今生無悔的緣滿——完成了與邊疆、與自然、與生活、與自己的約定。
        作者在自序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慶幸自己騰出了一點生命,撫摸著邊疆,受授了緣分。”人們常常把這個世上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叫做緣分,其實這個緣應該是前因后果的漫長約定,也是生命中的一種交錯。所有的偶遇都有冥冥中的定數(shù),比如我和這本書,比如你和我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