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地處中國大陸東南,天造地設(shè),自古多水。這水,有江河之水的奔涌不息,有京杭運河的蜿蜒蒼茫,有湖泊之水的煙波浩淼,還有太平洋西岸海水的橫無際涯。長江在此慨然入海,黃河曾在此數(shù)百年縱橫馳騁,淮河情況稍稍復雜,不僅被黃河擠壓,更有人工河流攔腰,只能是奪路長江,如今也有部分東流入海。而京杭大運河在江蘇橫跨揚子江,北連齊魯,南通吳越,大大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版圖,也顛覆了長江以北的一冊水土萬里平疇。夏堅勇一部《曠世風華》幾乎寫盡了大運河的翠華搖搖、云蒸霞蔚,剛剛?cè)ナ赖闹麣v史地理學家譚其驤教授的助手鄒逸麟先生曾徒步考察大運河,這也是他后來主編《中國大運河志》的肇因之一,說起中國歷代的治水先驅(qū),明代的“治水三書”,鄒逸麟教授更是話語滔滔。有關(guān)方面精心策劃,以江蘇的水為題,動盡水腦筋,書寫水文章,蔚為大觀,令人欣喜?,F(xiàn)簡單枚舉,一窺全豹,助以領(lǐng)略水上江蘇的氣象萬千。
丁帆教授曾在十六歲的青澀年華插隊寶應(yīng)。年近古稀,重返故地,他以《老屋手記:夢里不知身是客》感慨人世滄桑,追憶似水流年。再次遇到當年房東吉五爺?shù)臒o語凝噎,回憶當年購買浩然《西沙兒女》、郭沫若《李白與杜甫》、還有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的如煙往事,他想起了馮秋子所編輯的葦岸的精致文字,更有俄羅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老屋手記》,寶應(yīng)的大溪河留下了丁帆的六年時光。大溪河“如今一切都歸于寂靜,只聽得一兩聲不知是喜鵲還是老鴉的鳴叫,河面上已經(jīng)沒了行船,只有浮萍在微風中晃動”。如果說丁帆矚目的是自己插隊六載的寶應(yīng)大溪河,而蘇大教授王堯筆下流淌的則是蘇北東臺的一條無名小河,他稱之為未名河。王堯的《我在未名河的北岸》,天馬行空,形散神聚,令人叫絕。他道,“我無法想象一座村莊沒有一條河,就像我無法想象如果我不在河邊長大會是什么樣子”,就是家鄉(xiāng)的這條未名河畔,站立在河水北岸,王堯回望這條河的前世今生,這條河的千年流淌,這條河的春秋寒暑,這條河的兩岸人家,在這條河的岸邊他聽到《洪湖水浪打浪》,得悉時代巨變的悄然信息,終于,他從這條未名小河走向了更為遼闊的遠方。
再來看趙本夫先生的《“天元”之水》。趙本夫先生這次寫的不是他小說世界里的“藍水河”,不是他的黃河故道,不是他的微山湖,也不是他的“涸轍”。他寫的是淮安的水,淮河與運河在此交匯,這里還有洪澤湖。因為水,這里有漕運總督署,這里有治河總督署,喜歡下圍棋的趙本夫先生借用圍棋術(shù)語,稱之為“天元”之水。他在此悠閑信步,淘寶撿漏,居然收藏一荊溪徐飛龍制作的紫砂名壺,真是喜出望外。乾隆年間的一把壺,因何到此?是否贗品?經(jīng)人掌眼,確為真品,凡此種種,都是因為大運河的舟楫往來、貨暢其流、溝通南北東西啊。人在八閩的南帆先生注意到了常熟沙家浜的地名演變,他出版過《村莊筆記》,這篇《醉來穩(wěn)做蘆花夢》雖然簡短,倒也有趣,橫涇鎮(zhèn)改稱沙家浜,徽州不是也成了黃山市嘛!如果說南帆的常熟之水惜墨如金,而林那北筆下的揚州則有了歷史小說的風致了。林那北借助于李庭芝,鉤沉宋元之際的不堪歲月,細說揚州古城的一段歷史。世人多知李白的揚州、杜牧的揚州、史可法的揚州,但李庭芝在1276年就義于揚州,人們依稀記得文天祥《指南錄后序》中提到過此人,但其一生行狀,實在是太過久遠,乏人問津。天水一朝,多人稱頌而神往,但它的落幕也是那樣的慘烈與令人揪心。林那北貼心走近古人,真是用心了。寫過《巴黎記》《印度記》的詩人于堅,注意到了揚州這座綠楊城郭的一條小巷——史巷,史巷里的日常細節(jié),史巷里的歲月流淌。他的《揚州之思》,流連的還是老揚州的味道。
江南的太湖,多人書寫,名篇佳作,汗牛充棟。江北的高郵湖,因汪曾祺,熱度不斷攀升?;窗驳暮闈珊?,詩人趙愷先生曾提倡過大湖文學流派,不知如今進度如何?鼓點是否還在敲響?江蘇山東交接處有微山湖,似乎有點冷落。胡學文《去徐州看湖》,看的是什么湖?卻原來是潘安湖、云龍湖。云龍湖并不陌生,而潘安湖則是新時期的產(chǎn)物,頗有后來居上的意味。潘向黎的《去南京看湖》,主要是看了玄武湖、莫愁湖。她提到了余懷這位福建人是南京的知音,還說到了自己在中科院地理所的舅舅,他是地質(zhì)地貌專家。潘向黎在莫愁湖的鳶尾花苑,居然想起了東京的明治神宮。人在古都長安主持《美文》筆政的穆濤先生,多年研究班固,對漢代情有獨鐘。他的文章題目,別具一格,不無論文色彩,喚做《經(jīng)濟膨脹之下的政治灘涂:漢代的吳地面貌》。穆濤提要勾弦,簡明扼要,先說吳越分合,再說東越、南越,但主要筆墨,還是集中到吳王劉濞這位劉邦的侄子身上。劉濞何以作亂?是因為經(jīng)濟膨脹、吳越富庶,有點忘乎所以、得意忘形所致啊!穆濤還把劉濞與劉安、劉德略作比較,劉安、劉德比較注意文化建設(shè),善于養(yǎng)晦韜光。穆濤的此番觀察,平實冷靜,娓娓道來,令人印象深刻。
《文學家心中的水韻江蘇》收錄有46人的江蘇水文章,令人目不暇接。蘇童的《河岸》《城北地帶》《茨菰》,多寫江南的水、楓楊樹下的人,他收入此書的《城北的橋》,只說城北的橋,很小的切口,卻別有風景。葉兆言就江蘇專門有《江蘇讀本》,是一版再版的江蘇人文地理,他的《水上做文章》這一題目,據(jù)他說,來自汪曾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