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張主席,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新華日報融媒體的采訪。我們知道您在擔任徐州工程學院校長的時候,創(chuàng)作了一篇長達45萬字的長篇小說,就是這本《蒼茫大地》,能不能為我們介紹一下您創(chuàng)作的源頭是什么呢?
張新科: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到南京參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首個公祭日。他提出,在雨花臺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希望江蘇省委能通過雨花臺這樣一個典型的教育基地,展示了共產(chǎn)黨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江蘇省委為了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講話,就組織編寫了兩套叢書,一套書是雨花英烈事跡的匯編,另外就是一部長篇小說。接受任務以后我就開始啟動這項工作,但是沒有想到這個工作真正地做起來是非常艱難的。
主持人:兩年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您有怎樣的感想和感受呢?《蒼茫大地》跟您以往的作品創(chuàng)作有哪些不同呢?
張新科:接到任務以后,我就購買了大量的有關雨花英烈的書籍。另外,最重要的我?guī)е业膶懽鲌F隊到雨花臺去查詢相關的檔案資料。從那以后,就用了兩年的時間,除了查看雨花英烈的相關檔案、相關書籍,還有帶著團隊就到上海、到北京、到廣東、香港、還有臺灣,去了很多趟,收集他們的成長的素材,去瞻仰,去參觀他們工作過的地方,摸清了他們成長學習的經(jīng)過,直至到最后犧牲的經(jīng)過。特別是我創(chuàng)作的《蒼茫大地》選取的主人公許包野。他出生于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是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長得又特別英俊,在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是我們黨第一位獲得國外博士學位的人,33歲就擔任江蘇省委和河南省委的書記。為了摸清他個人的相關背景,我又先后去了德國、法國、奧地利、莫斯科,還有香港這些地方,基本上沿著《蒼茫大地》主人公許包野的足跡走了一遍,通過去查詢他在相關國家、相關地區(qū)的學校學習的經(jīng)歷、工作的經(jīng)過、對許包野這個主人公又有了深刻的認識。在德國,許包野一直在哥廷根大學學習。學習的時候,他的成績就非常優(yōu)秀,可以說是出類拔萃,后面又到奧地利留學,到蘇聯(lián)去接受理論的培訓。在蘇聯(lián)培訓期間,我看了一下他的親手填寫的檔案,他的外語,比如德語、英語、法語和俄語都是優(yōu)秀的。在同期青年人當中,可以說是出類拔萃的。這樣一個優(yōu)秀的青年能走上革命道路,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我們黨選擇道路的正確,他本人選定的信仰的這種道路的正確。所以說在這些大量的素材,實地考察采風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這樣一部小說,跟我原來寫的其他類型的小說就不一樣了,這些人物在歷史教科書上,在我們過去看的電影、電視劇里都看到過他們的原型,通過這一次創(chuàng)作,通過調研,實際上是對我個人的一個再教育,一個再提高。
主持人:《蒼茫大地》這部作品先后被改編成了話劇和京劇,受到讀者的廣泛喜愛,那么想問一下您對青年學習雨花英烈精神有哪些建議?
張新科:《蒼茫大地》這部45萬字的長篇小說出版以后,很多人都讀過這部小說,包括許多青年大學生。小說發(fā)行以后社會反響比較大,有三個單位把它拍成了不同的劇種。徐州工程學院把它改編成了話劇,江蘇長榮京劇院把它改編成了京劇《鶴舞云天》,還有廣東的潮劇院,把它改編成了潮劇《許包野》。特別是在許包野老家汕頭澄海上演這部潮劇的時候,幾十位認識許包野和他夫人葉雁蘋的觀眾,拉著演員的手堵在門口不讓走,淚流滿面。那個場景到現(xiàn)在我還是記憶猶新,非常感動。所以說像這些文學作品,這些紅色題材的作品在發(fā)揮它的紅色傳承教育過程中確實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對青少年來說,特別是對大學生群體來說,紙質書的閱讀是一個方面,假如能改編成他們喜聞樂見的,他們能參與其中的這種話劇、電視劇,或者其他形式的話,代入感更強、更生動,更形象,學生的參與性也更強,他們更樂意。我們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如果能選取合適的方式,合適的形式,合適的平臺的話,我想效果會更好一點。
主持人:張主席您未來兩年的創(chuàng)作計劃能不能小小為我們透露一下?
張新科:我創(chuàng)作完《蒼茫大地》以后,先后又創(chuàng)作了三部描寫江蘇和我們國家歷史人物的紅色基因的長篇小說。今后兩年的話,重點準備寫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個是寫新四軍,另外一部是寫運河支隊的,他們的苦難,他們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以及勝利和喜悅。我要把它們寫出來,這樣來傳承江蘇的紅色血脈。
主持人:在我們今天的采訪尾聲,能不能邀請張主席給予青年一些寄語和希望呢?
張新科:那個年代沉淀凝聚傳承下來的為民族,為國家那種敢擔當、善作為的核心要義不會變,在新的時期應該繼續(xù)發(fā)揚。真心希望年輕人多讀書,多了解,多學習,珍惜現(xiàn)在的和平生活,把這種傳承擔當繼續(xù)下去,為我們國家的文化自信做出新的貢獻。
視頻出品:新華日報社 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