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條寬廣的河流,或如涓涓細流,或如滔滔大江,這奔流不息的一生,創(chuàng)造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一如魯敏的其他作品,《金色河流》也帶著魯敏特有的思考。“文學蘇軍新觀察”攝制組這一次,走近魯敏,走進魯敏的文學世界。魯敏,1973年生,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曾獲魯迅文學獎、人民文學獎。代表作有《伴宴》《夢境收割者》《六人晚餐》《奔月》等。
《金色河流》
以局內人的身份映射時代
“有總這個人,我惦記他許多年了,也準備了許多年。這原型,在泥里水里,在沙里金里呀,他是改革開放后,中國最早一批民營企業(yè)家的縮影。金色河流,與金有關,商業(yè)法則、財產(chǎn)積累與財富觀的變遷。與沙有關,恒河沙數(shù)、沙漏記時的時光流瀉。與水有關,大善若水,而饋而贈……”《金色河流》選取改革開放后第一代民營企業(yè)家為主人公,這是魯敏第一次在長篇中,這樣花力氣地去寫一個和自身經(jīng)驗世界相差甚遠的人,第一次真正“有意識”想講出一個時代的故事。
她為此做了長時間的準備,也有信心能講好這個故事。為此,她查看近四十年的大事記,看看什么時候開始“希望工程”,什么時候開始建造高速公路等等,“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好像成為了一個時間中的寫作者。我可以寫一個東西證明我和他們共同生活過,共同成長過。”
出生于20世紀70年代,作為改革開放的同代人,魯敏在《金色河流》中,其實是以局內人的身份映射時代,以在場者的視角描摹當時。她用多個人物的視角敘事,避開了對“暴發(fā)戶”、“資本家”二元對立式的價值道德判斷,盡力呈現(xiàn)了金錢、人性、倫理等領域的立體維度。“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寫作能夠讓讀者擺脫對于資本家等身份的固有印象,在我為新書創(chuàng)作搜集資料的時候,實際上看到中國改革開放之后富起來的很多企業(yè)家,對于財富的認識已經(jīng)達到了新的境界,確實在通過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為社會慈善事業(yè)貢獻力量。”魯敏說:“我希望這樣可以更加細膩地貼近他們,像貼近河水的紋路——你、我、他、宜興小老板、穆有衡、河山、王桑、木良,都是一樣的創(chuàng)造者。”
出海“野心”
她的作品不斷被譯介到國外
魯敏的作品細膩而深邃,通過一個個身處時代中的小人物,來反映人性的善與時代變遷。而她筆下的這些人物又往往不同于人們的刻板印象,顯得有血有肉,多姿多彩。這也是其眾多作品的一個共同特點。她重建了關于“底層生活”的知識和價值,提供了另外一種我們不曾經(jīng)驗的民間生活。
魯敏二十年筆耕不輟,作品在國內相繼取得影響力后,隨著國內版權代理機制的成熟,魯敏的作品也開始越來越多地走向了“海外”?!读送聿汀肥囚斆舫龊W髌防锊坏貌徽f的一部作品,2019年以來,這部寓言意味極強的小說,相繼被改編成土耳其語、瑞典語、西語、德語、英語……
《六人晚餐》之后的長篇《奔月》,也被改編成了阿拉伯語。《此情無法投遞》被翻譯成匈牙利語、英語、塞爾維亞語、土耳其語、泰語等,在海外廣泛傳播。
圖書輸出的整個過程,從出版社落定、合同簽約到譯者選擇等都是版權代理出面溝通,像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譯林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等與魯敏有著長期的版權代理合作,這個過程本身,作家一般并不會參與太多。經(jīng)常是一個漫長到快要忘了周期之后,突然收到一堆風塵仆仆的樣書,魯敏形容這個過程像“拆盲盒”一樣,因為看不懂內容,只能瞧瞧封面,而外版書的封面設計,有的沿用常見的東方元素,也有的設計得相當現(xiàn)代、別致,叫人印象深刻。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馮秋紅 孫慶云
出品人:王文堅 畢飛宇
總策劃:汪興國 丁捷
編導:馮秋紅
監(jiān)制: 宋嶠
劇本:黃嘉怡(澳門)
統(tǒng)籌:周韞 楊恒國
拍攝:王濤 于房浩 張思偉
剪輯/包裝:唐嘉鈺
美編:肖甜
出品: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
揚子晚報
校對: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