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蘇軍新觀察|李瑋:屬于網絡文學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2023-07-19 14:33) 5987621


  經過二十多年的野蠻生長,網絡文學在中國迎來了向前發(fā)展的“爆發(fā)期”,形成與美國電影、日本動漫、韓國電視劇并駕齊驅的“世界文化奇觀”。

  據2023年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發(fā)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guī)模突破4億,中國網絡文學作家數量累計超2278萬、涵蓋57個國民經濟行業(yè)大類。

  2018年-2023年,是江蘇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綻放”的五年。一大批網生代“文學蘇軍”涌現,其中,每年都有數部作品入選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影響力榜,獲得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重點扶持。

  影視改編方面,先后有《獨步天下》《天盛長歌》《扶搖》《橙紅年代》《錦衣之下》《三千鴉殺》《琉璃》《雪鷹領主》等江蘇網絡文學作品被搬上熒屏。其中,《凡人修仙傳》和《元龍》的動漫改編版,在B站播放量過億。

  從飽受質疑,到佳作頻出,評論家李瑋目睹了網絡文學的迭代升級。

  李瑋是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21年5月,江蘇省作協、南京師范大學與秦淮區(qū)政府合作成立揚子江網絡文學評論中心,李瑋擔任執(zhí)行副主任。

  由于工作原因,她先后與跳舞、天下歸元、會說話的肘子、卓牧閑、意千重等網文作家展開對話,這讓她的研究視角不斷往網絡文學評論的“深水”領域觸展。

  揚子晚報與江蘇省作家協會聯合發(fā)起“文學蘇軍新觀察之批評家系列”,第二期我們與李瑋發(fā)起對話。

  在李瑋看來,中國網絡文學正在用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搭建屬于自己的元宇宙。“它承載著新時代中國人特別是青年一代的現實和夢想,既是中國文學的第一現場,也是世界文學的中國故事。”

  “現在,中國網絡文學的故事才剛剛開始,我們很高興地看到,更加多樣化發(fā)展的網絡文學,讓這個元宇宙更加多元,更加豐富多彩。”

  以下是記者與李瑋的對話:

  記者:走向網絡文學研究之前,您是做魯迅文學研究的,當時是怎么從魯迅文學研究轉向了網文研究?

  李瑋:最開始接觸網絡文學是因為承接“江蘇網絡文學研究”的省社科課題,并編撰《江蘇新文學史.網絡文學卷》,由此接觸了江蘇網絡文學的一批類型化的著名作家,從此開始了我的網絡文學研究之路。

  我之前的關注點在魯迅,但是在研究的過程中,我發(fā)現“魯迅”和“網絡文學”之間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關系,有著一脈相承的線索。

  錢理群教授在B站講解“魯迅文學”的時候,曾說“魯迅是中國網絡文學的先驅”,為什么這么講呢?因為魯迅也是非常注重新媒體傳播的作家,他的雜文發(fā)布在當時的報紙報刊上,都是適應于新媒體的傳播屬性來創(chuàng)作的。

  我想,如果魯迅生活在當代,他一定也是一位特別熱衷發(fā)朋友圈、注重新媒體傳播的作家。

  記者:網文進入快速發(fā)展期的時候,有一些質疑聲出現,比如說有人覺得它內容“水”化,也有人覺得它區(qū)別于傳統文學的創(chuàng)作,像一個被消費的商品。種種聲音,您應該也聽到過。

  李瑋:是的,在網絡文學發(fā)展初期,確實有很多批評的聲音,但是中國網絡文學的迭代升級其實非常快,特別是2018年以后。我們常說,2018年之前是“類型化網文”發(fā)展的高潮和“IP改編”的生成時期,2018年之后,網絡文學出現了腦洞化、創(chuàng)新化的趨向,它的想象力更豐富了,也更加多元了。

  現在的網絡文學可能更能代表我們在人工智能沖擊和數字技術蓬勃發(fā)展語境下的文化形態(tài),接下來,研究界和評論界,對于網絡文學會有更深入的認知。我相信,網絡文學的價值也將被更多的人認可和關注。

  記者:回到寫作現場來聊一聊,您認為網絡文學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和創(chuàng)作風格,存在著什么樣的優(yōu)勢與不足?

  李瑋:我先講優(yōu)點,網絡文學第一大優(yōu)點就是它適應于數字文明語境下的文化發(fā)展方式。所以在表達時空體驗、虛擬化時代、賽博朋克等方面,它表現出了傳統文學沒能表達的新體驗和新經驗。

  第二個優(yōu)點,網絡文學特別適合于網生代,所謂“網生代”指的是他們一出生就在互聯網的語境之下,一般指的是1995年之后出生的人,這個群體我們又叫“新時代”或者是“Z世代”。這一代人的想象力在網絡文學中得到了很好的表達。我所知道的是,現在網絡文學平臺超一半的作者和讀者都是95后。

  第三,中國網絡文學是文化產業(yè)的重要內容源頭,目前超60%的影視劇改編自網絡文學,除此之外,許多文化產業(yè)產品都在借鑒網絡文學元素。

  網絡文學在國際文化產業(yè)競爭加劇的語境下,對提升民族文化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我有許多東南亞的學生,他們說,就像當年青年人迷戀金庸和古龍一樣,現在東南亞的高中生和大學生也在迷戀中國的網文文學及其IP轉化產品。

  說回缺點,很多人會認為,我的手機會被推送一些比較下沉、低俗的網絡文學作品。這是因為,網絡文學行業(yè)正在呈現出一種多層次和多元化發(fā)展的格局,它可以非常“先鋒”和“高端”,憑借腦洞和想象力角逐文學獎項,但是也有作品適應下沉市場大眾休閑和娛樂的需要。

  記者:拍攝前,您提到我們的網絡文學其實是走在先鋒的,誕生較早,大眾也有參與創(chuàng)作的熱情,作為IP改編的形式發(fā)展得比較快。

  這其中,有國家的支持以及中國作協和各省級作協平臺的推助,推動網絡文學往一個更好的方向去發(fā)展。但是您也有提到說,近年來,包括韓國、日本、歐美國家也開始重視發(fā)掘網絡文學的價值了,在文化產業(yè)發(fā)展中對網文投入了相當大的關注量。

  李瑋:今年感受特別深,特別是我們的鄰國韓國正在生成一種網文的產業(yè)鏈,他們的文娛企業(yè)在重金收購全世界范圍內的在線閱讀平臺,希望從網文里吸收新的元素,所以我還是感受到了危機和挑戰(zhàn)。

  記者:那么相較于其它國家和地區(qū),我們的網絡文學產業(yè),有什么獨特的優(yōu)勢?

  李瑋:我們發(fā)展得比較早,作家群和讀者群的實力比較雄厚。

  中國網絡文學作者的創(chuàng)新能力非常強。在網絡文學這個圈子里,幾乎每年都有新作者、新的現象級作品出現,這是我們中國網絡文學最大的優(yōu)勢。

  記者:今年茅盾文學獎公布了參評作品名單,多部網絡文學作品通過審核,這是不是代表著網絡文學的認可度在不斷地上升?

  李瑋:是的,可以注意到近兩年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高度重視網絡文學的精品化發(fā)展,每年發(fā)布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單。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曾說,這項影響力榜單,就是給網絡文學作家以更多的尊嚴和價值感。

  我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網絡文學的作品也能夠被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具有較高公信力的文學獎項所認可。

  記者:提到網絡文學,不得不提到“IP改編”,迄今為止,網絡文學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動漫、游戲等等方面,您在它身上還看到什么可能性?

  李瑋:網絡文學的改編已經覆蓋整個產業(yè)鏈,包括影視改編、動漫改編、游戲改編、有聲書改編,甚至國內劇本殺的興起,也和網絡文學有著密切關系。

  記者;很多觀眾在觀看網絡文學改編劇的時候,會講到這個梗太爛了,或者說這個故事太舊了。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這篇網文它寫于十年前或者更早前。這種滯后性的改編,會不會已經影響到了我們觀眾在觀劇時的體驗?

  李瑋:我呼吁改編方能夠關注網絡文學的最新發(fā)展動向的。當然,我們在改編過程中也要看作品本身。有的網絡文學雖然是十年前的創(chuàng)作,但它的觀念放在當下并不過時。

  例如,去年年底播放的影視劇《風吹半夏》,改編自阿耐的《不得往生》,原著小說創(chuàng)作于2006年。

  記者:作為批評家,您覺得以批評的角度去介入網絡文學的發(fā)展,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李瑋:商業(yè)平臺有他們推選作家的機制,標準是點擊率和閱讀量,包括粉絲打賞等等,宣傳部門遴選網絡文學也會有自己的特別考慮。

  我們是第三種聲音,不唯數據,不唯流量,不唯榜單。

  作為高校的評論家,我和我所帶領的大學生團隊,我們在進入網絡文學的評價體系時,會更看重中國網絡文學在引領民族文化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方面的作用和價值。

  李瑋簡介: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網絡文學作協副主席,揚子江網絡文學評論中心執(zhí)行副主任,英國劍橋大學、美國杜克大學訪問學者, 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兩項及省部項目五項,出版《對話:走向網絡文學經典之路》等著作,發(fā)表論文和評論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