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紫金·江蘇文學期刊優(yōu)秀作品獎——《雨花》文學獎” 頒獎儀式暨李黎作品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2019-05-20 11:17) 5633675
       江蘇作家網(wǎng)訊  2019年5月18日,第三屆“紫金·江蘇文學期刊優(yōu)秀作品獎——《雨花》文學獎” 頒獎儀式暨李黎作品研討會在南京舉行。省作協(xié)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副主席汪興國,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鐘山》主編賈夢瑋,省紀委監(jiān)委派駐省委宣傳部二處處長饒維東、副主任科員徐天洋,獲獎作家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批評家、文學愛好者、媒體記者等參加了本次活動。頒獎儀式和研討會分別由《雨花》主編朱輝、副主編育邦主持。
         朱輝向與會嘉賓介紹了第三屆《雨花》文學獎的評獎情況。該獎是“紫金·江蘇文學期刊優(yōu)秀作品獎”其中之一,設立于2013年,每兩年評選一次。本屆《雨花》文學獎的評選范圍為刊發(fā)于《雨花》雜志2017年和2018年的作品,以正確的創(chuàng)作導向、較高的藝術(shù)水準、深厚的思想內(nèi)涵且能夠引起讀者共鳴為評選標準,通過初評委員以獲獎名額1:3的比例推薦備選篇目,并經(jīng)終評委實名投票,評選出6部(篇)獲獎作品。評獎、計票全過程在省作協(xié)紀委委員的現(xiàn)場監(jiān)督之下進行。
       獲得本屆《雨花》文學獎的作家來自全國各地,地域分布天南海北,年齡層次跨度大,有著名批評家、學者丁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胡學文,散文名家劉瓊、趙荔紅,還有“80后”新銳小說家王威廉,以及著名作家、古琴演奏家郭平。
       活動現(xiàn)場,賈夢瑋宣讀獲獎名單,并向獲獎作家致以誠摯的祝賀。郭平為觀眾演奏了一曲古琴名作《流水》,空靈悠遠的琴聲飄蕩在會場內(nèi)外,引人遐思。
       汪興國、賈夢瑋、朱輝、育邦為獲獎作家頒獎,丁帆、劉瓊、趙荔紅、胡學文、王威廉、郭平分別發(fā)表獲獎感言。
 

為散文獎獲獎者頒獎(左起:汪興國、丁帆、趙荔紅、賈夢瑋、朱輝)

為小說獎和非虛構(gòu)獎獲獎者頒獎(左起:汪興國、胡學文、王威廉、郭平、賈夢瑋、育邦)
 
 
        頒獎結(jié)束后,舉行《雨花》“綻放”欄目暨李黎作品研討會。李黎是近年來文壇上較為活躍的“80后”青年作家之一,其作品散見于《人民文學》《雨花》《上海文學》《長江文藝》等刊物,其中多篇作品被《小說選刊》轉(zhuǎn)載。著有小說集《拆遷人》《水滸群星閃耀時》,曾獲第四屆“紅巖文學獎”、《揚子江詩刊》2016年度青年詩人獎等獎項。
 
       為青年作家舉辦研討會是《雨花》雜志推介優(yōu)秀的江蘇青年作家、建設一支有朝氣有活力的江蘇作家隊伍的創(chuàng)新舉措。2019年,改版后的《雨花》開設“綻放”這一全新欄目,旨在推介全國范圍內(nèi)有創(chuàng)作實力的青年作家,欄目每期刊發(fā)一位青年作家的一組作品,同時邀請評論家撰寫評論,并配發(fā)作者的創(chuàng)作談。該欄目一經(jīng)推出即受到廣泛熱議,與傳統(tǒng)欄目“雨催花發(fā)”一起,承接了發(fā)掘、培養(yǎng)優(yōu)質(zhì)青年作家的任務。截至目前,“綻放”欄目已推出湯成難、李黎、重木三位有創(chuàng)作潛力的青年作家。同時,延續(xù)“綻放”欄目的設立初衷,《雨花》以入選“綻放”和“雨催花發(fā)”欄目的青年作家為對象,計劃全年舉辦三到四場青年作家作品研討會。李黎作品研討會為今年首場。





                                      
       李黎極具風格化的文學書寫,引起與會批評家的熱烈討論。何平結(jié)合對李黎的認識,認為李黎的作品體現(xiàn)出一種“不正經(jīng)”而又有趣的態(tài)度。他的寫作在網(wǎng)絡時代其實是一個潮流,《水滸群星閃耀時》采取的同人寫作也是網(wǎng)絡寫作中的一大類型,把他的小說放到這個層面上來看,可能會更有意思。傅元峰認同李黎寫作中“不正經(jīng)”的一面,他用“貼近生活”和“不負責任的自我”形容李黎的小說,認為李黎和曹寇開啟了新日常生活的書寫,但李黎的作品最終并非是一個可笑的主體,表面的可笑和內(nèi)涵的不可笑構(gòu)成了一種互證式的閱讀。

  外在的“熱鬧有趣”與內(nèi)在的“心酸落寞”是李黎小說的兩個面向。劉瓊認為,李黎的寫作識別性很強,他能夠找到一個松弛的表達方式,在貌似荒誕的筆調(diào)下面暗藏著真實場景。何言宏指出,“李黎非常敏銳地把握住了當代人懸空的生活狀態(tài)”,他善于設置延宕和懸空,把無聊的事情寫得特別“有聊”。李昌鵬形容李黎的寫作“既不媚俗也不媚雅,因而顯得十分自然”,他用一種跑偏的方式來表現(xiàn)日常生活狀態(tài)。趙普光分析說,李黎用“夸張的、變形的、無厘頭的語言方式,有意以某種拖沓、重復來造成一種反諷效果。”對于這種寫作,方巖認為很大程度上與文學史上談論的嚴肅文學有距離,“他糅合了很多類型寫作的因素,把類型文學一些很有意思的東西加入到了自己的寫作中來”。

        這種隨意而自由的文本特點其實是李黎自覺選擇的一種日常化、平民化的寫作姿態(tài)。韓松剛認為,李黎真正關(guān)心的其實是日常生活中普通生命的精神真實,他的作品里總有人是失敗的,他關(guān)注現(xiàn)代人的內(nèi)心世界,揭示了現(xiàn)代人的一種對話之痛。黃玲注意到李黎選擇了郊區(qū)這個“反映中國幾十年城鄉(xiāng)現(xiàn)實的天然C位”作為故事場景,人物身上呈現(xiàn)出的生存感和命運感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研討過程中,不少批評家將李黎的寫作置于江蘇文學的整體場域中加以考察。項靜認為,放在當代江蘇文學的領地上看,它內(nèi)在于江蘇的文學傳統(tǒng),自1980年代以來的先鋒文學開始,江蘇文學一直暗藏著對僵化的現(xiàn)實主義的拆解力量,從蘇童、葉兆言、韓東、朱文到曹寇、趙志明等。他們的存在以及繼續(xù)寫作都是對其他寫作的節(jié)制力量,是有益的提醒和補充。何同彬回顧了80年代的“他們”群體,認為討論李黎需要在共性、差異性的雙重維度上展開,他的寫作介于“他們”反叛性的日常主義與南京世情寫實傳統(tǒng)之間的一種狀態(tài),具體表現(xiàn)為:日常主義和平民性相輔相成;中年性;本真性和疏離性。
       散漫而戲謔既形成作家的寫作個性,也隱藏著某種創(chuàng)作局限。與會批評家先后指出了李黎創(chuàng)作中的一些問題:不受拘束的寫作、敘事主體的模糊、語言缺乏停頓、同質(zhì)化、戲謔和反諷是否過度等等。劉志權(quán)指出,進一步發(fā)展需要有所突破,突破點在于作家的站位。即便立足于“平民”的定位寫庸常生活,還是要不滿足于呈現(xiàn)“如是”,而是要努力探索對庸常生活的抵抗與超越。這種改變究竟是進一步的突破還是對寫作個性的傷害?對此,同為作家的朱輝提出兩點看法,一是關(guān)于作家自我形象塑造的問題,作家寫什么、怎么寫、表達什么應該是要有選擇的;另一個是技術(shù)問題,作品不要有匠氣,但作家要有匠心。“從李黎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個小說家對于題材、對于故事切割轉(zhuǎn)換的主體意識,并且完成得不錯。我對李黎充滿期待。”
       李黎向《雨花》雜志和與會批評家表示感謝,他說這些年的寫作基本上都處于一個人寫作的狀態(tài)。他表示,在小說內(nèi)部,他一直存在一種觀望態(tài)度,由外界刺激、個人際遇的變化而不斷調(diào)整方向,始終沒有固定,只有一些氣質(zhì)或者美學上的模糊追求。每個作者都有不為人知的寫作過程,有的還很曲折,不斷變化,每一個階段的寫作都是為下一個階段作準備,哪怕主觀上并非如此。“相對固定的一點是,我對日常生活的興趣確實較高,對生活中的枯燥無味、無聊、重復、耗費、秩序感、壓迫性、物是人非等等,都特別有興趣。”

       最后,汪興國總結(jié)說,今天的研討會特別務實,大家的評價中肯而認真。李黎的寫作風格十分真實,很日?;?;寫得很自由,思想也很自由。但是要讓作品再上一個臺階,可能光有自由還不夠,如果再精雕細琢一些,作品會更好。李黎是一個永遠年輕的作家,他的作品呈現(xiàn)出來的也是非常青春、非常年輕的風格,祝愿李黎的創(chuàng)作結(jié)出更加成熟的果實。(文|何燕婷、俞麗云;圖|胡瀟)
 
       附:第三屆《雨花》文學獎獲獎作品名單
 
       小說獎獲獎作品
       胡學文 《審判日》,2018年第8期
       王威廉 《地圖里的祖父》,2018年第7期
 
       散文獎獲獎作品
       丁   帆 《丁帆專欄:山高水長 》,2018年1至12期
       劉   瓊 《姨媽》,2018年第1期
       趙荔紅 《立夏》,2017年第9期
 
       非虛構(gòu)獎獲獎作品
       郭   平 《平沙落雁》,2018年第1期


      
獲獎作品介紹(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