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放棄,說明我還年輕。如果我老了,我就要抓住點什么,不敢失去,不敢奉獻。只要敢奉獻,才是真年輕。
——葉彌《不老》摘錄
近日,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九屆、第十屆全委會委員,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葉彌做客訪談現(xiàn)場,為大家?guī)砥淙麻L篇力作《不老》,講述了一個尋找自我,尋找不老的信心的故事。
葉彌,本名周潔,蘇州人。1964年出生。1994年正式開始小說創(chuàng)作。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九屆、第十屆全委會委員,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代表作品有長篇小說《風流圖卷》《美哉少年》,中篇小說《成長如蛻》等,曾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等多種文學獎項。部分作品譯至英、美、法、日、俄、德、韓等國,短篇小說《天鵝絨》被姜文改編成電影《太陽照常升起》。2022年7月2日,其長篇新作《不老》在江蘇書展首發(fā)?,F(xiàn)居蘇州太湖邊。
葉彌作品精彩處在于所寫人物腦后皆有反骨,立身行事全隨自己心意,或桀驁不馴、或放蕩不羈、或性情乖張……他們不在乎世俗的名利,只向著自己內(nèi)心朦朧的渴望飛奔。
主持人:葉彌老師,您好!首先恭喜您的新作品《不老》和我們的大家見面了,我們知道您的這本書創(chuàng)作歷經(jīng)五年,在《鐘山》首發(fā)之后,又數(shù)次修改才終于成書。請您跟我們客戶端讀者們簡要介紹一下您的這部作品。
葉彌:謝謝主持人。這本書寫的是1978年10月份到11月份當中的25天,它反映了當時那個時代在激烈的變革中他人的心理行為。通過這些人物我要反映出就在那個時代,人是怎么追求幸福的,是怎么體現(xiàn)他的個人價值的。
主持人:您的這部作品《不老》的創(chuàng)作方法是“撒大網(wǎng)”,為什么不采取一下子構思好一個核心故事,而是先用“撒大網(wǎng)”的方式,最后才確定核心故事的呢?
葉彌:當時沒有考慮那么多,所謂的“撒大網(wǎng)”也是寫完了以后的總結。當時我按照我的習慣,整理了1978年跟1988年兩年的資料,查大量的歷史資料,也采訪了很多人。當時的規(guī)劃:上卷是寫1978年,下卷是寫1988年。但是我整理好那么多資料以后,發(fā)現(xiàn)準備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就覺得這個小說有可能會淹沒在這個時代的背景當中。我就采取了一個方式,我就從我所有的資料當中提煉了一部分內(nèi)容,在這一部分內(nèi)容當中再提煉出25天我需要的東西,就全部濃縮在里面,然后我把我這些主要的人物也放在這個25天,演繹他們的悲歡離合,所以我寫好了之后總結,應該就是說開始是撒了大網(wǎng),然后當中找到我需要的內(nèi)謂語。
主持人:孔燕妮作為主角,貫穿了您的兩部作品《風流圖卷》和《不老》,是這兩部作品當中最為重要的人物。不同的是《風流圖卷》,您采用的是第一人稱敘事,而在《不老》中,您采用的是第三人稱敘事,作為一位主動型人格的女性,孔燕妮是否是您整個文學創(chuàng)作中最為充分,令人最為難忘的人物呢?兩部作品里的她,對于您來說有什么不一樣的意義嗎?
葉彌:她應該是我迄今為止文學創(chuàng)作當中最用心創(chuàng)作的一個人,我記得我那一年,45歲,也是到了女性的更年期,到了更年期以后,我突然意識到女性這個詞是比較沉甸甸的,年輕的時候是不覺得自己女性的這個身份有多么深刻的含義。但是到了45歲那一年,我是意識到了女性這個詞給我這么一個人、一個作家它帶來了什么東西,然后我就開始塑造了孔燕妮這么一個人物,她是一位女性,《風流圖卷》是15-25歲,《不老》是35歲這一年。
那么對我來講,她其實是回顧我個人女性的經(jīng)歷,但是我把我所有對女性的夢想我都放在了她的身上,她是一個大女主。我在里面沒有貶低男性的作用,因為男女是相輔相成的。
主持人:好,在《不老》中孔燕妮和俞華南有一場關于解放思想和物質(zhì)生活的對話,孔燕妮曾談到,她并不否認物質(zhì)的意義,但她反對把解放思想簡單化。回顧歷史,人們之所以吃了不少苦頭,或許就是因為把許多東西簡單化了。所以對于“肯定物質(zhì)的意義,否定盲目的激情”在書中您是這樣寫到的。
葉彌:對。
主持人:您是如何理解的?能不能為我們解讀一下?
葉彌:首先它有一層含義就是我們什么事情都不能簡單化,我們已經(jīng)吃了很多簡單化的苦頭。我們生活是很復雜的,人性也是比較復雜的,也是立體的,但是我們生活當中,每當我們解讀人性,解讀我們的生活,我們往往會非黑即白,就比較簡單化。那么激情,我們都知道,我們經(jīng)歷了很多激情的年代,我們那個激情......并不是說激情不好,而是我們用簡單的思維創(chuàng)造了激情,這種激情是應該否定的。當激情基于一種真正的理性跟全面的一種情感,那么這種激情是可靠的,也是安全的。
主持人:是的。小說存在的理由就是從人的外在寫到人的靈魂深處,從事物的表象寫到內(nèi)核。這個特點是別的文學門類很難達到的,您的小說中總有一些偏離“正常”的人物,而這些人物總是顯得那么迂傻癡狂,僅僅是為了給我們帶來戲謔的快感嗎?
葉彌:不是。我是2008年那一年搬到了郊區(qū),就是一個鄉(xiāng)鎮(zhèn)的結合地帶,靠近太湖,我在那個地方接觸的人都不是特別有成就的人,基本上都是普通的農(nóng)民、工人、打工者、擺攤的,但是當你跟他好好的坐下來,他向你敞開心扉,你就知道他的內(nèi)心有一些非常特別的東西,而且是跟他日常生活,跟我們正常的生活都不同的東西。他不是一種異常,而是人性的另外的一種東西,我覺得這比他日常的普通的東西是更有光彩。
主持人:更生動,更有趣。
葉彌:對。
主持人:您剛剛提到您住在太湖邊,它是遠離中心城區(qū)的,您等于說是過著“向往的生活”。那么您在伺弄花草菜蔬,喂養(yǎng)雞鴨貓狗的生活當中,有沒有獲得一些寫作的靈感?
葉彌:有??!住在那邊到明年4月份就15年了,這個15年當中我是充分的肯定這段生活。當然對我來講是比較艱難,以前我住在城市的中心,各方面生活都不錯,也像個白領一樣的,美容、健身。到了那邊我啥都沒有了,而且收留了很多流浪狗、貓,也種了很多的蔬菜、果樹,還有花木,是非常辛苦的。那個地方很不方便,但是它給我一種特別好的地方就在于我只能朝自己的內(nèi)心看、我只能把自己的生活固定在那個地方。我不開車的時候,我坐公交車進城來回要3個小時,那么沒有辦法出去,只能面向自己的內(nèi)心,把自己固定在那一塊的地方,就了解那一小片的東西。其實我們現(xiàn)在了解的東西不是少,而是太多了,現(xiàn)在大家都有一種憂慮,覺得自己讀的東西少,了解的東西少。其實我覺得我們現(xiàn)在讀的東西是太多了,我們了解的東西也太多了。我們現(xiàn)在必須讓自己回到自己內(nèi)心,就盡量的了解到少一點東西,但是你得深入,你得深入什么東西?深入生命,各種生命,包括動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土地的生命,那當然還有自己的生命。
主持人:好的,在寫作之外,那您與社會保持接觸的方式和聯(lián)系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呢?
葉彌:我就像一位普通婦女一樣的,各種交道我都打,鄰居、菜場買菜的老太太,還有種地的人,還有一些打工者,我不放棄任何機會采訪。就是任何人你跟他交往,哪怕我手上沒有筆,我一定要有一個寫作的意識,因為我想反映他們的東西。靠采訪,也靠讀書,但我還是靠接觸,最重要的是把自己要放低,要放得很低很低,你才能了解到很多人的生活,他們的生活的真實的狀況是什么樣的。
主持人:好的,那您對當今社會中有哪一些事情是特別關心或者說特別關注的呢?
葉彌:我不太關注一些特別熱點的東西,我關注一些比較小的東西,比如說菜價、汽油什么,跟普通人生活的質(zhì)量息息相關的東西。那么比如說那時候“掃黑除惡”,這是個大的命題,當然我們也看到它是卓有成效的。但是在我的眼里,我就是看到一個撿垃圾的老頭,我去問他,跟他聊天,他說這個掃黑很好。他以前撿垃圾的時候,每天沒有多少錢,但是他要給當?shù)氐囊恍┖趷簞萘λ槐Wo費,掃了黑以后他就不交這個錢了,當然他交的那個錢是沒多少,但對他來講是一筆巨款了。所以我是關心的是這些東西。
主持人:更多關于民生社會方面。
葉彌:對,這就跟每個人生活質(zhì)量息息相關的東西。
主持人:好的,我們的這一次訪談就到這里,謝謝葉彌老師。非常感謝!
葉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