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化時空下的精神擔當

(2022-03-09 17:41) 5967258

  □賀紹俊

  這次論壇以“新時代文學與青年作家的使命擔當”為題。的確,“新時代文學”是一個新的提法、新的概念,它意味著我們對當代文學懷有新的期待,期待當代文學邁向新的階段,開啟新的時代。

  將新時代文學這樣一個充滿期待性的話題與青年作家的使命擔當放在一起來討論是非常合適的,因為文學處在這樣一個大的變革時期,青年肯定是很重要的力量。這可能也是一個普遍規(guī)律,每一次社會的大變革、大轉(zhuǎn)型,或者是文學的大變革,都會不約而同地對青年提出極大的期望。比如在上世紀初,我們由過去的封建時代,開始在西方的侵略下不得不打開國門,這是一個關(guān)乎中華民族存亡的社會變革時期,當時那些先知先覺者們是多么期待青年們能勇敢地站出來。梁啟超在1910年就說道:“青年者流,大張旗鼓,為過渡之先鋒,然受外界內(nèi)界之刺激,而未得實把握以開過渡之路者也。”他感覺到,中國的希望必須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希望他們成為過渡之先鋒,他認為中國正處在過渡關(guān)鍵時期,而先鋒是誰?先鋒就是青年。同樣我們都知道,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新文化運動先驅(qū)陳獨秀,一開始辦刊物要進行思想啟蒙,辦的刊物就叫《青年雜志》,他在創(chuàng)刊號上寫的文章叫《敬告青年》,呼喚青年覺醒起來,擔當起社會使命?!肚嗄觌s志》后來更名《新青年》。這個名稱更加凸顯出青年的時代意義。新時代文學要創(chuàng)造輝煌,自然也要對今天的青年寄予更大的期待。

  但是這樣說并不意味著青年理所當然地就會成為先鋒,就會成為新時代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青年并不是天生就能成為社會變革的擔待者的,要能夠擔當起這樣一個社會的責任,我認為青年本身要做好充分準備,要進行磨煉。我想這大概也是所有對青年抱有期待的人的共識。比如前面我所引的梁啟超的一段話,他在表達了青年應是變革先鋒的意思后,他還說了,很可惜我們中國的青年還沒有足夠的把握去開辟通向未來的過渡之路。為什么青年還沒有做出這樣的事情呢?因為有外界和內(nèi)界的約束。陳獨秀辦《新青年》就是要為青年覺悟做外部的準備,為青年能夠成為先鋒提供外部條件。同樣,魯迅文學院為青年作家開辟課堂,讓年輕作家能夠有這么優(yōu)越的條件進行學習,我覺得也是為青年做準備,這是外部條件。但是很重要也很關(guān)鍵的是,還要有內(nèi)部的準備,也就是梁啟超所說的“內(nèi)界”。青年是否在內(nèi)部為自我成為時代先鋒做好了準備?在這一點上,不同年代的青年,他們會處在不同的文化時空。我們對我們自己所處的文化時空有沒有清醒的認識?這是每一個時代的青年要克服來自內(nèi)部的自我約束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我也是從青年過來的,那時候,我們這一代青年的文化時空是什么呢?是一個狂熱虛幻的理想主義的時空,但是我們的理想主義和現(xiàn)實是脫節(jié)的,這就決定了我們內(nèi)部的準備會很曲折、很艱難。回想我自己,如果我順著虛幻理想主義一個勁往前走,我不知道我自己會走到哪一步?后來我重新回到現(xiàn)實中間,慢慢進行思想的沉淀,有很多的變化,這是我自己個人的經(jīng)歷,我感覺這也是我在做內(nèi)部的準備。

  今天的青年所處的文化時空顯然和我那時是不一樣的。今天的文化時空是一個實用主義和世俗主義盛行和交織的文化時空。今天青年在文學上的表現(xiàn)也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這一點尤其突出體現(xiàn)在“90后”身上。“90后”已經(jīng)嶄露頭角了,甚至“00后”也緊隨其后。“80后”曾經(jīng)被作為文學新一代給文壇帶來驚喜,但他們?nèi)缃裰饾u形成了一種定型的狀態(tài),是一種成熟的面孔了。我有時候讀“90后”的一些作品就明顯感覺到他們在審美上、在看世界的方式上以及對文學的認知上都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他們所表現(xiàn)的不同,他們露出來的這種新的跡象是不是就一定代表新時代文學?我感覺還不能完全畫等號,青年一代還有一個不斷探索和認知的過程。

  這是我對新時代文學與青年作家的使命擔當?shù)囊稽c思考。那么青年在新時代文學格局中應該有一些什么樣的使命擔當呢?我想談一點感受。

  什么是新時代文學?在十代會上,張宏森書記所作的工作報告從多個方面闡述了新時代文學,他談得非常充分和全面。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談談我對新時代文學的理解。

  十代會工作報告中有這樣一些提法:“開放共享,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學活動和文學志愿服務,成立全國性文學志愿者組織,推動各級作協(xié)建立文學志愿者隊伍,搭建更多志愿服務平臺”。這就是說,要把文學作為全體人民開放共享的內(nèi)容,文學志愿者也應該是指不同于一般的志愿者,是以文學服務于公眾和人民的志愿者。我愿意將這些新的提法理解為在對文學功能進行更深入全面的闡釋。我們作為作家進行文學寫作,我們的寫作目的就是要出精品,要寫出偉大的作品,這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目標。但是能不能保證每一個人都寫出《紅樓夢》?如果不能保證每個人都寫出《紅樓夢》,為什么要培養(yǎng)這么多作家進行寫作?而且還要推動更多的基層作家來寫作?其實,我覺得,文學寫作,不僅僅是要寫出偉大的作品(當然它是最重要的目的),而且文學寫作本身它就是一個目的,這個目的就是讓我們參與到一種文學生活中來,讓文學進入到我們的生活形態(tài)之中。文學生活是一種高質(zhì)量的生活。新時代文學就要倡導文學生活,新時代文學它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來的?是在我們的社會進入到小康社會的前提下,我們有了充分的條件,不僅僅追求物質(zhì)享受,還要追求精神享受。我們的精神生活要豐富,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有文學生活。所以我們的寫作本身就是一種目的,就是一種享受。我們要去做文學志愿服務,服務什么?就是讓更多的人能夠過上文學生活,一種高質(zhì)量的精神生活。

  我很多年以前去湖北,看到湖北作協(xié)正在組織《湖北農(nóng)民作家叢書》,他們?yōu)槭裁醋鲞@個叢書呢?因為他們曾經(jīng)收到了農(nóng)民的一封信,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婦女,有兩個孩子,天天干農(nóng)活,干家務,但是她每天還要擠出時間來寫小說,寫在學生作業(yè)本上。她為此專門給湖北作協(xié)寫了一封信,請求湖北作協(xié)能夠幫助她提高文學寫作的能力。湖北作協(xié)收到這封信以后很受感動,他們于是組織了《湖北農(nóng)民作家叢書》。他們把那些在基層熱愛文學寫作的農(nóng)民集中起來,輔導他們寫小說,最后出了十本書。這個寫信的農(nóng)民叫周春蘭,有人問她為什么要寫作?她回答的一句話讓我非常感動,她說:“文學寫作讓我的生活有了尊嚴。”我在想,這大概也是文學的價值和文學的功能所在吧。

  所以我覺得當我們談到今天青年作家的使命擔當時,不要忘記這也是我們的使命擔當之一——真正讓文學成為我們社會的一種生活方式,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文學寫作中來,讓更多的人從文學寫作中得到一種精神的滋養(yǎng)。說到底文學更多體現(xiàn)在它的精神內(nèi)涵和精神價值上,我們進行文學寫作的時候,其實也是在陶冶自己的精神、凈化自己的靈魂。所謂文學生活,其實就是要為自己搭建一座精神寺廟,你能夠在這樣一座精神寺廟中讓自己的靈魂更加純粹、精神更加高雅,讓你的生活更加有質(zhì)量,這也是我們的一種使命擔當。

  (作者系沈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